2025年3月16日四旬期第二主日堂區報告

2025年3月16日四旬期第二主日第1285期靈泉

 

2025年3月16日四旬期第二主日第1285期靈泉

[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路9:35)]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帶領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登上高山祈禱,並在門徒面前顯聖容,祂的面貌發光如日,衣服潔白耀眼,彰顯天主性與救贖使命。梅瑟與厄里亞顯現並與祂交談,象徵法律與先知的應驗,顯示基督就是舊約所預許的默西亞。當門徒驚愕不已時,天主聖父的聲音從雲中響起:「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這宣告確立了耶穌的身份,也向我們揭示信仰的核心——唯有跟隨基督,才能進入永恆的光榮。

耶穌顯聖容的事件,不僅讓門徒親眼見證祂的神聖榮耀,更提醒我們,信仰的道路不只是光明與喜悅,也包含苦難與十字架。伯多祿希望建造帳棚,留住這神聖時刻,這反映了我們的心態——當聖神充滿時,我們渴望停留在安逸與祝福中,而不願走下山面對現實的挑戰。然而,基督的光榮並非逃避十字架,而是在順服與犧牲中實現救恩。唯有經歷苦難與淨化,我們才能真正進入復活的榮耀。

天主聖父親自命令:「你們要聽從他!」這句話提醒我們,真正的門徒不是只聽見基督的話,而是願意付諸實行。我們是否願意完全信賴基督,讓祂的話語成為生命的指引?我們是否只挑選自己喜歡的教導,而忽略那些需要我們改變與犧牲的真理?聆聽基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祂的教導,勇敢回應祂的召叫。耶穌在祈禱中顯聖容,提醒我們透過祈禱與天主建立親密關係,讓祂的光照耀我們的生命,更新我們的信仰。我們應學習真正的聆聽與服從,透過《聖經》、教會訓導及聖事,在日常生活中忠實地實踐祂的教導,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認識。基督的榮耀來自祂的順服與犧牲,我們不應只渴望靈性高峰,而要勇敢迎接生活中的挑戰與考驗,在日常中學習愛與奉獻,背負基督的十字架,走向復活的榮耀。

願我們在信仰旅程中,時刻仰望基督,以祂為光,活出福音的真理與榮耀!

2025年3月9日四旬期第一主日堂區報告

2025年3月9日四旬期第一主日第1284期靈泉

 

2025年3月9日四旬期第一主日第1284期靈泉

[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 (路6:12)]

每年四旬期的第一主日,教會禮儀都讓我們反省耶穌像我們一樣曾受誘惑,並藉此告訴我們,耶穌是如何面對誘惑並戰勝了它。讓我們看看耶穌經歷的三種誘惑,以及祂怎樣戰勝它們。

第一個誘惑:「你若是天主子,命這塊石頭變成餅罷(路4:3)。魔鬼引誘耶穌運用祂的神性力量來逃避人性遭遇的困難。若耶穌真的被誘惑,祂將不會飢餓、生病、疲勞、失眠等,最後,在十字架上,祂也可行奇蹟,不用受苦和死亡了!耶穌用聖經上的一句話來回應魔鬼試探:「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為耶穌來說,還有比本身利益更重要的事嗎?那就是承行天主的旨意。

第二個誘惑:「你若是朝拜我,這一切(權勢及其榮華)都是你的。」(路4:7)。這意味著耶穌要按照這個世界的標準行動做事:朝拜邪惡勢力,與人競爭、採取暴力、統治別人、與強權聯合,採用他們的方法,以獲得世上的權勢與榮華。但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事奉祂。』」耶穌選擇了與此相反的道路:成為眾人的僕役。

第三種誘惑是最危險的,因為它考驗的是人與天主的關係。因為魔鬼向耶穌說:「你若是天主子,從這裏跳下去罷!因為經上記載:『他為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腳踫在石頭上。』」(路4:9-11)。耶穌回答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耶穌從來沒有屈從於這樣的誘惑。即使在祂生命中最痛苦的時刻,耶穌也沒有請求天父顯示愛自己的憑證。祂從來沒有懷疑過天父的忠信,即使在十字架上時,面對極致的痛苦時,耶穌也沒有懷疑上主會捨棄祂!

當天主沒有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沒有實現我們的夢想時,我們會否抱怨說:天主在哪裡?祂是否真的存在?讓我們謹記:天主沒有向我們承諾使我們免除困難與挑戰;也沒有許諾我們奇蹟地免受疾病與痛苦;但天主卻恩賜我們恩寵與力量,使我們在誘惑前不致跌倒。讓我們依賴天主、信靠天主!

 

2025年3月2日常年期第八主日第1283期靈泉

 

2025年3月2日常年期第八主日第1283期靈泉

「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路6:45)

今日讀經指出言語和說話的重要性,在於從言談說話中可分辨人心;並提醒我們要不斷檢視、修練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日漸淨化、聖化及提升。

讀經一(德27:5 - 8)說明修練言談是個重要的功課,就好像用篩子磨麵粉、用爐火考驗陶匠的陶器一樣,言談是人晶的試金石。從言談中,可看透一個人的心意,就像樹的栽培可從它所見的果實看出來一樣。所謂蘊於內而形於外,我們的言行,確實可以顯露我們的性格及真面目。

今日福音(路6:39 - 45)更清楚說出: 「好人從他心中積存的善發出善來,壞人從他所積存的惡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這反映行為和思、言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可以說是一種因果循環的關係。思想和言談也是屬於行為,且是首要的行為,除非我們把行為只定為外在行為;行為也是一種言語,表達出一個人的信念和人生方向。耶穌自己是天主的言語,是降生的聖言,祂藉言語教導及啟示自己。在今日福音中,耶穌舉出四幅畫面:1. 瞎子領路;2. 名師高徒;3. 眼中木屑;4. 好樹好果,指出內心聖潔才是生命健康之根,我們要時常反躬自省,謙卑虛心,勿歸罪他人。

讀經二(格前15:54 - 58)聖保祿所講「不朽壞的」,意指復活的生命,是因耶穌基督的救恩而來的勝利。在救恩的路途上,我們「常該發憤努力」,聖化自己,克勝罪惡的誘惑,那麼我們的勤勞「在主內絕不會是徒然的。」。

 

2025年3月2日常年期第八主日堂區報告

2025年2月23日常年期第七主日第1282期靈泉

 

2025年2月23日常年期第七主日第1282期靈泉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路6:36)]

「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這一句話相信很多基督徒都曾面對過。一些不信耶穌的人,甚或挑戰我們會否忍起吞聲,打不還手。其實面對這類挑戰或挑釁時,我們大可不必動氣或有過大的反應。聖經上的每句話,都不是獨立抽空出來作片面的解釋,而是因應整個福音精神及耶穌對我們的教導來處理。

「愛仇」確實不容易,如果不從信仰的根基裏著手,真的是一件很艱難的事。舊約中「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規律仍然藏在我們的骨髓深處,以致我們無法將「天主是愛」的精神活現出來,成為有力的生活見證,這是非常可惜的。善待「仇人」只因我們都要效法天父,「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聖經指出我們應該慈悲地對待所有人,並不是因為別人有多好,而是因著父的緣故。天父對我們那麼仁慈,我們便要以他為榜樣,效法他的作為。對待壞人以愛相待,並不是叫我們認同他們所作的壞事,因為人與事可以分開來看。我們不認同壞事,甚至可以指出錯在那裡,但我們仍然可以接受壞人,仍然能夠對他們以愛相待,因為天父就是那樣慈悲地對待我們這些罪人,因為天主就是愛。

作為基督徒必須要嘗試超越人性的層面,把自己推到一個更深的層次。我們不要忘記在我們和所謂「仇人」之間,還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就是耶穌基督。由於我們從主耶穌當中領受過愛與寬恕的經驗,我們才可得着愛的能力,擺脫了「報復律」的桎梏。當我們與主耶穌結伴同行走向他人時,「仇人」就不再是「仇人」,都是基督內的兄弟姊妹了。

 

2025年2月23日常年期第七主日堂區報告

2025年2月16日常年期第六主日第1281期靈泉

 

2025年2月16日常年期第六主日第1281期靈泉

[你們歡喜踴躍吧!看,你們的賞報。(路6:23)]

福音記載了耶穌向門徒宣講的「山中聖訓」,其中包含了四種有福之人與四種可悲之人,這些話語顛覆了世俗的價值觀,為信徒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

耶穌在這段經文中強調天國的價值觀:「貧窮的人有福的,因為天主的國是你們的。」這不僅指物質上的貧乏,更是指那些內心謙卑、完全依賴天主的人。他們雖然在世上受苦,但在天國將獲得真正的福樂。而相對而言,財主、飽足者、歡笑者和受人稱讚者則受到警告,他們的福分只是短暫的,最終將面臨天主的審判。

耶穌的這番話與世俗觀念大相逕庭。一般而言,人們認為富有、飽足、快樂和受人稱讚是成功和幸福的象徵,但耶穌卻提醒我們,這些短暫的榮耀不能帶來真正的喜樂,反而可能讓人遠離天主。因此,這段經文我們要時常反思人生的目標,不要過於依賴物質財富和世俗的榮耀,而要尋求天主的旨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這樣實踐:(1)培養謙卑的心: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我們都應謙卑地仰賴天主。財富和地位不應成為我們衡量成功的標準,而應以對天主的信賴和順服為重。(2)關懷弱勢群體:耶穌特別提到貧窮者和受苦者,這提醒我們要多關懷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我們可以透過行善、施捨和關懷,將基督的愛帶入他們的生命。(3) 堅持真理,即使受迫害:耶穌提醒我們,為義而受苦是有福的。因此,我們應勇敢為信仰和正義發聲,即使面臨社會的壓力或批評,也不要動搖自己的信念。(4)避免陷入物質與虛榮的誘惑:世俗的榮耀轉瞬即逝,真正的福樂來自與天主的親密關係。基督徒不應被世俗的價值觀所綑綁,而是將心靈的平安建立在與天主的關係上。

這段經文挑戰我們重新思考「幸福」的真正含義,真正的福樂來自跟隨基督,活出愛與公義的生命,以天國的價值觀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在世上成為天主愛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