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第1052期靈泉

2020927日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第1052期靈泉

「兩個兒子中,那一個履行了父親的意願?」瑪21:31

在今日的福音中,耶穌用了二子的比喻,當中的要點正是耶穌所問的、司祭長和民間長老所回答的和最後耶穌所說的。父親的意思是要對他的兩個兒子發出同樣的命令,否則便不能看出是那一個聽了父親的話。福音中第31及32節,明顯是代表那些司祭長、經長和長老,因為他們是讀書明理,社會上有地位的人,他們有義務以身作則,實踐天主的意願的人。原本他們應該在別人以先進入天國,但為什麼他們反在稅務員和娼妓以後呢?這是因為他們空有義人的名、而無義人之實,務外而不務內,就如那說去,而實在不去的第一個兒子。反之,稅務員和娼妓,他們的生活,本來邪惡,明明的違返天主的聖意,就如拒絕父親命令的第二個兒子,但他們知道自己是罪人,認罪悔改,接受天主的規勸,從新做人,成了天主國內的國民。耶穌並沒有說法利塞人被棄於天國之外,而只說稅務員和娼妓,在他們以先進入了天主的國,只要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各位兄弟姊妹,耶穌告訴我們,進入天國的人不該像司祭長、長老及法利塞人那樣只憑口說,而是要學習罪人般謙遜和悔改。仁慈的天父,我們祈求祢天國的來臨,求祢的聖神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承行祢的旨意,彼此相愛和共融。亞孟!

2020年9月20日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第1051期靈泉

2020年9月20日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第1051期靈

 [主說:「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會成為最後的。」(瑪20:16)]

在香港,為勞工權益爭取公義的人,若看到今天福音中耶穌的比喻,一定會為那些早開工的工人感到忿忿不平。多勞並不多得,有違一般人心中的公義,必會引起連番的示威及抗議,但若我們能夠多一些了解耶穌講這比喻背後真正的意思,就會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剝削勞工應有權益的問題,而是耶穌藉此來說明天國的道理。

福音中的比喻,描述天國好像一個家主,為自己的葡萄園招聘工人,給起初和最後聘請的工人同一工資,這意味著出現了不同工卻同酬的「不公平」現象,於是早到的工人就對家主非常不滿,覺得他虧欠了他們,但家主否認這種說法,因為他們已得到最初已議定好的工資,只是因家主對後來的工人慷慨一點,就令到早到的工人心存妒忌而已。耶穌藉着這個比喻要向我們介紹一位慈悲為懷,慷慨,一個從不與我們斤斤計較的天主,但我們卻很多時候會為天主訂立一套我們眼中的行事標準,例如要賞善罰惡,要儆惡懲奸等等。我們的祈禱中也充滿了對天主各式各樣的要求,若有不從便埋怨祈禱不靈驗,又或者懷疑天主是否沉默不語,沒有回應我們的訴求。有時我覺得這樣的祈禱,究竟是要天主去執行我們的主意,還是要我們去承行主旨呢?

這個比喻其實不是說報酬的事,而是講救恩的問題,是解釋天主的慈悲,為所有人帶來救恩的教導。我們不應輕視那些在生命中最後一刻才歸向主的人。那位和耶穌一起被釘,心存悔改的右盜,跟那些信主而又事奉天主多年的人,將會一同在天國裏獲享福樂。天主慈愛地,寬仁地接納那些曾犯了罪,其後悔改歸向祂的人。對此,我們是否會忿忿不平,又或是因為天主好,我們就眼紅呢?事實上,若不是天主對我們慷慨不計較,我們沒有人能夠配得上享受永生,因為我們都是罪人,都需要悔改,藉着主耶穌的寶血,才能得着救恩。

2020年9月13日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第1050期靈泉

2020年9月13日常年期第廿四主日第1050期靈泉

耶穌對伯多祿說:「我不是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 (瑪18:22)

上個主日,耶穌教導我們兄弟要互相規勸;本主日,主耶穌揭示基督徒的寬恕之道。

福音中伯多祿問耶穌若我的兄弟得罪了我,我寬恕他直到七次足夠嗎?(瑪18:21)主耶穌回答他不只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瑪18:22)。按照猶太拉比的共識,一位弟兄如果犯重複的罪,可以饒恕他三次,但第四次就不得寬恕;伯多祿提出寬恕七次,覺得自己已很寬宏大量。主耶穌所說的「七十個七次」,表達的並不是寬恕次數的上限,而是要門徒超越舊約公義和法律的要求,無止盡地寬恕兄弟姊妹。在(瑪18:23-35),主耶穌設了一個比喻。天國好比一個君王,要與僕人結清債務。在這個比喻中,慈悲的天父正如同那一位主人,赦免了僕人極為龐大的債務(一萬塔冷通大約相當於現在一億美金),然而這一位僕人卻不懂得以相同的慈愛,去對待他的同伴。讀經一(德28:2)中說:「你要寬恕你近人的過錯;這樣,當你祈求時,你的罪惡也會得到赦免。」因此,我們唯有寬恕他人的過錯,才能向上主求赦罪之恩。讀經二(羅14:8-9)中,保祿宗徒說:「我們或者生,是為主而生,或者死,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生或死,都是屬於主。因為基督死而復生,正是為作生者和死者的主。」主耶穌以祂生命的代價,贖回了我們,使我們得以在恩寵和信仰中,享有自由和救恩。慈愛的天主樂於接納我們罪人,寬赦我們,遠超過我們背負的罪債;領受祂恩慈的我們,怎能依舊數算他人的罪過,甚至存心報復?心中欠缺憐憫,不能饒恕他人的人,不能宣稱自己是基督的門徒。無止盡的寬恕,是基督徒進入天國的門檻。

寬恕是天主照亮人心的臨在,在傷痛和感謝中體驗天主在我身上溫和的工作。讓我們都反思:我曾寬恕過他人嗎?寬恕會幫助我更認識自己並接納他人嗎?

2020年9月6日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第1049期靈泉

2020年9月6日常年期第廿三主日第1049期靈泉

如果你們當中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成全他們。」 (瑪18:19)

甚麼是法律的滿全: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戀,及遵守其他誡命嗎?其實,愛就是法律的滿全,我們愛家人、親友,更要愛我們的仇人如同愛自己,彼此相愛。耶穌建立教會,建立團體,就是希望我們能在團體中學習、實踐,耶穌更教導我們要互相尊重,幫助團體中犯錯的兄弟姊妹,循循善誘規勸他們回頭,更可借助教會團體的力量勸告執迷不悟之人,並為他們祈禱。

「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獨處時,規勸他。」有些手抄本為「如果你的兄弟犯了罪」,因此未必只是得罪了你才需要關心他,正如厄則克耳先知提醒以民,「如果不警告惡人離開邪道,惡人雖因自己的罪惡而喪亡,但天主要由你手中,追討他的血債。」所以,我們如果知道有人犯錯,就要適當地規勸他。耶穌也希望我們不要張揚別人的錯處,反要靜靜勸導他,及保護那人的自尊。但如果我們已盡了規勸的責任,而他仍不悔改,甚至不聽教會團體的勸告,我們也要尊重他的自由選擇,就算他離開教會,我們仍該為他祈禱,希望他能回心轉意。

耶穌告訴我們齊心祈禱的祈求將會蒙受應允,但事實有時也未必如願以償,是因為「你們求而不得,是因為你們求的不當」(雅4:3)。適當的祈禱是要藉著信德,分享耶穌承行天父的旨意,更要同心合意,充滿對天父真正的信心,這樣的祈禱天主必會應允。

「你們今天該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那樣心硬」(詠95:8)。這句聖詠不單是勸告犯錯的人,要聽從天主的聲音而悔改,也是提醒我們是否跟從耶穌的教導,愛人如己,真正滿全天主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