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四旬期第二主日堂區報告

2025年3月16日四旬期第二主日第1285期靈泉

 

2025年3月16日四旬期第二主日第1285期靈泉

[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路9:35)]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帶領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登上高山祈禱,並在門徒面前顯聖容,祂的面貌發光如日,衣服潔白耀眼,彰顯天主性與救贖使命。梅瑟與厄里亞顯現並與祂交談,象徵法律與先知的應驗,顯示基督就是舊約所預許的默西亞。當門徒驚愕不已時,天主聖父的聲音從雲中響起:「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這宣告確立了耶穌的身份,也向我們揭示信仰的核心——唯有跟隨基督,才能進入永恆的光榮。

耶穌顯聖容的事件,不僅讓門徒親眼見證祂的神聖榮耀,更提醒我們,信仰的道路不只是光明與喜悅,也包含苦難與十字架。伯多祿希望建造帳棚,留住這神聖時刻,這反映了我們的心態——當聖神充滿時,我們渴望停留在安逸與祝福中,而不願走下山面對現實的挑戰。然而,基督的光榮並非逃避十字架,而是在順服與犧牲中實現救恩。唯有經歷苦難與淨化,我們才能真正進入復活的榮耀。

天主聖父親自命令:「你們要聽從他!」這句話提醒我們,真正的門徒不是只聽見基督的話,而是願意付諸實行。我們是否願意完全信賴基督,讓祂的話語成為生命的指引?我們是否只挑選自己喜歡的教導,而忽略那些需要我們改變與犧牲的真理?聆聽基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祂的教導,勇敢回應祂的召叫。耶穌在祈禱中顯聖容,提醒我們透過祈禱與天主建立親密關係,讓祂的光照耀我們的生命,更新我們的信仰。我們應學習真正的聆聽與服從,透過《聖經》、教會訓導及聖事,在日常生活中忠實地實踐祂的教導,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認識。基督的榮耀來自祂的順服與犧牲,我們不應只渴望靈性高峰,而要勇敢迎接生活中的挑戰與考驗,在日常中學習愛與奉獻,背負基督的十字架,走向復活的榮耀。

願我們在信仰旅程中,時刻仰望基督,以祂為光,活出福音的真理與榮耀!

2025年3月9日四旬期第一主日堂區報告

2025年3月9日四旬期第一主日第1284期靈泉

 

2025年3月9日四旬期第一主日第1284期靈泉

[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 (路6:12)]

每年四旬期的第一主日,教會禮儀都讓我們反省耶穌像我們一樣曾受誘惑,並藉此告訴我們,耶穌是如何面對誘惑並戰勝了它。讓我們看看耶穌經歷的三種誘惑,以及祂怎樣戰勝它們。

第一個誘惑:「你若是天主子,命這塊石頭變成餅罷(路4:3)。魔鬼引誘耶穌運用祂的神性力量來逃避人性遭遇的困難。若耶穌真的被誘惑,祂將不會飢餓、生病、疲勞、失眠等,最後,在十字架上,祂也可行奇蹟,不用受苦和死亡了!耶穌用聖經上的一句話來回應魔鬼試探:「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為耶穌來說,還有比本身利益更重要的事嗎?那就是承行天主的旨意。

第二個誘惑:「你若是朝拜我,這一切(權勢及其榮華)都是你的。」(路4:7)。這意味著耶穌要按照這個世界的標準行動做事:朝拜邪惡勢力,與人競爭、採取暴力、統治別人、與強權聯合,採用他們的方法,以獲得世上的權勢與榮華。但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事奉祂。』」耶穌選擇了與此相反的道路:成為眾人的僕役。

第三種誘惑是最危險的,因為它考驗的是人與天主的關係。因為魔鬼向耶穌說:「你若是天主子,從這裏跳下去罷!因為經上記載:『他為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腳踫在石頭上。』」(路4:9-11)。耶穌回答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耶穌從來沒有屈從於這樣的誘惑。即使在祂生命中最痛苦的時刻,耶穌也沒有請求天父顯示愛自己的憑證。祂從來沒有懷疑過天父的忠信,即使在十字架上時,面對極致的痛苦時,耶穌也沒有懷疑上主會捨棄祂!

當天主沒有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沒有實現我們的夢想時,我們會否抱怨說:天主在哪裡?祂是否真的存在?讓我們謹記:天主沒有向我們承諾使我們免除困難與挑戰;也沒有許諾我們奇蹟地免受疾病與痛苦;但天主卻恩賜我們恩寵與力量,使我們在誘惑前不致跌倒。讓我們依賴天主、信靠天主!

 

2025年3月2日常年期第八主日第1283期靈泉

 

2025年3月2日常年期第八主日第1283期靈泉

「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路6:45)

今日讀經指出言語和說話的重要性,在於從言談說話中可分辨人心;並提醒我們要不斷檢視、修練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日漸淨化、聖化及提升。

讀經一(德27:5 - 8)說明修練言談是個重要的功課,就好像用篩子磨麵粉、用爐火考驗陶匠的陶器一樣,言談是人晶的試金石。從言談中,可看透一個人的心意,就像樹的栽培可從它所見的果實看出來一樣。所謂蘊於內而形於外,我們的言行,確實可以顯露我們的性格及真面目。

今日福音(路6:39 - 45)更清楚說出: 「好人從他心中積存的善發出善來,壞人從他所積存的惡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這反映行為和思、言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可以說是一種因果循環的關係。思想和言談也是屬於行為,且是首要的行為,除非我們把行為只定為外在行為;行為也是一種言語,表達出一個人的信念和人生方向。耶穌自己是天主的言語,是降生的聖言,祂藉言語教導及啟示自己。在今日福音中,耶穌舉出四幅畫面:1. 瞎子領路;2. 名師高徒;3. 眼中木屑;4. 好樹好果,指出內心聖潔才是生命健康之根,我們要時常反躬自省,謙卑虛心,勿歸罪他人。

讀經二(格前15:54 - 58)聖保祿所講「不朽壞的」,意指復活的生命,是因耶穌基督的救恩而來的勝利。在救恩的路途上,我們「常該發憤努力」,聖化自己,克勝罪惡的誘惑,那麼我們的勤勞「在主內絕不會是徒然的。」。

 

2025年3月2日常年期第八主日堂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