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堂區報告

2025年11月16日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第1320期靈泉 

 

2025年11月16日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第1320期靈泉

[你們要憑著堅忍,保全你們的靈魂。」(路21:19)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已是接近禮儀年度的尾聲,今天的福音邀請我們去思考一下末世的意義。世界各地久不久都會流傳著一些對世界末日的預測,更有一些所謂的預言家聲稱能預測到末日的準確日期,就像本世紀初有人說什麼電腦千年蟲將會癱瘓整個世界一樣,時間一過,這些謠言便會不攻自破。

對於這些胡亂的臆測,耶穌叫我們不要受欺騙,因為有許多人假冒祂的名字而來,祂更囑咐我們切不可跟隨這些假先知。對於幾時聽見戰爭及叛亂,耶穌要求我們不要驚惶,因為這些事必須先要發生,但還不即刻是結局,祂更預言門徒會受到迫害,或被親戚朋友出賣,在這些艱難的處境中,門徒可能會失去鬥志,但耶穌認為這正好給他們一個作見證的機會,祂會賜給門徒口才和明智,是一切仇敵所不能抵抗及辯駁的。耶穌更對門徒許下承諾:「連你們的一根頭髮也不會失落」,只要憑著堅忍,承行主旨的人,靈魂就得以保全,在永恆的天國裡留下一個席位。

世界必會有走到盡頭的一天,但末日並不可怕,因為在那時候,主耶穌會親自降臨到我們中間,審判生者與死者,對於要面對天主的審判,我們每個人都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至於末日具體會在什麼時刻發生,其實並不重要,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忠信地活好現在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裏為基督作見證,反過來說,即使知道末日幾時到來,也不見得會對我們獲得永生有任何幫助,因為正是那些懂得活在當下,貫徹主的教導去生活的人,才可獲得天國永恆的賞報。

 

2025年11月9日祝聖拉特朗大殿(慶日)第1319期靈泉

 

2025年11月9日祝聖拉特朗大殿(慶日)第1319期靈泉

[但耶穌所說的聖所,是指他自己的身體。(若2:21)]

十一月是教會禮儀年最後的月份,教會在本月內提醒我們常默想人生的終末。本月九日,我們慶祝拉特朗大殿奉獻慶日。它是羅馬的主教座堂,名列羅馬四座「特級大殿」之首,擁有「普世母堂」的名銜,意即所有在世上,旅途教會信友們的母堂。這個節日起源於特定的地方(羅馬)的一座大殿,但它慶祝的意義卻遠超過地域,和有形的建築物。自十二世紀,拉特朗大殿的祝聖紀念,便擴展到整個教會一同慶祝,以表示我們對教宗的敬愛,並以此象徵整個教會的團結共融。

在今天的福音裡,耶穌去了當時還在建造中的聖殿,宣告說:「你們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那些當時在場的人提醒祂說:聖殿已經造了四十六年,而且尚未完工。怎麼可能在三天之內,就把它重建起來呢? 耶穌指的是在講兩個不同的聖殿,祂先預言位於耶路撒冷的聖殿建築將被毀滅,接著預言祂的聖死,與新聖殿──祂的聖體──的復活。教會是耶穌唯一的新創造,新的聖殿,祂的身體,是天人合一的團體和標記。

因為真正的聖所是耶穌的身體,巴斯卦羔羊的犧牲與復活,令門徒相信耶穌和聖經的話,願意成為天主的宮殿,合力發展教會,拓展天國。嚴格地說,教會就是天主的居處。祂住在教會內,照亮祂和賦予她活力。耶穌鼓勵我們用信德的眼光去看教會,並且盡己所能去守護祂,使其不留污點,不生皺紋。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透過自身的生活來履行這項責任。每一個受了聖洗的人就如同一塊塊的活石一樣,一起構成教會在世人面前那可見的、神聖的面容,這個面容就是蒙召要吸引那些在教會外的人前來,和給教會內的人提供光明和鼓勵。

願我常記得我信仰及生命的目的,在自我生命及團體中認出並光榮主。

 

2025年11月2日追思已亡諸信者1318期靈泉

 

2025年11月2日追思已亡諸信者1318期靈泉
主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瑪25:34)
最近看了一套電影講述有關「生」與「死」;在中國人傳統思想內看生和死。「生」:在這旅途中,要珍惜眼前人,珍惜每1分每1秒。上一代的中國人都保持着含蓄的愛,不善於表達自己,造成好多不必要的唔會。「死」:會下地獄,他們相信用法事可以幫先人破地獄,讓他們轉世投胎,脫離地獄。其後發現對於在世的人,也要幫他們釋懷,繼續生活。
當然同我們的宗教信仰上有差異,但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釋懷放下,都是正確的。天主要我們活出「愛」,要愛近人及寬恕仇人。「依恃上主的人,必明白真理;忠信於上主之愛的人,必與上主同住,因為恩澤與仁慈,原歸於上主所選拔的人。(智:3:9)
我們相信有「地獄」也有「天堂」,不一定要下地獄;視乎個人在世時有沒有做好本分,愛主愛人。我們不判斷別人,只有代主基督再來時作最後審判。「我們藉著洗禮,已歸於死亡,與他同葬了,為的是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罹:6:4)
先人以他/她的人生成績表與主交代,不用我們擔心,因主是公平公正的。瑪:25:45-46:「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做的,就是沒有給我做。
「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
當親人或朋友離世,我們都會很傷心。總會有不捨,不安,不慣。如我們有基督信仰,就會知道他們只是別了人世,但「他們是處於安寧之中」去別一個國度,主自會安排。生人要釋懷,相信天主,更加要積極人生,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愛主愛人,活出基督精神。

2025年11月9日祝聖拉特朗大殿(慶日)堂區報告

2025年11月2日追思已亡諸信者堂區報告

2025年10月26日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堂區報告

2025年10月26日常年期第三十主日第1317期靈泉   

 

2025年10月26日常年期第三十主日第1317期靈泉

[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 (路18:13)]

本主日的福音連同上個主日的福音,說出了祈禱的兩個要訣:恆心(寡婦)與謙卑(稅吏)。我們看看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如何用五節經句(10-14)告訴我們該怎樣祈禱。

耶穌對那些自以為正義而鄙視別人的人,講了這個比喻:『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祈禱,一個是法利塞人,另一個是稅吏。』」(9-10)我們都知道面對天主都需要悔改,悔改首先就是要改變生活的態度。當人果敢地按照福音精神度日時,卻又掉進一個微妙的誘惑:容易判斷別人沒有像自己那樣真心悔改。比喻中的法利塞人就是一個例子。耶穌時代的法利塞人是正統猶太主義的精英,他們鄙視為羅馬人收稅的稅務員。因為這些人在徵收稅務時中飽私囊。耶穌把這兩種人刻畫出來,比喻的框架是在聖殿裡祈禱:

法利塞人獨自站著像是祈禱,實在是自言自語;雖然他提及天主,卻只是自我誇耀,反而輕看別人、高抬自己,數出的善行是守齋和十分之一的奉獻,卻不提公義及愛天主的義務(參閱路11:42)。他注重的是外表可見的事(瑪6:16-18),也就是法利塞人所依靠的出於法律的正義(斐3:6),但內心的態度,尤其是對他人的愛德,卻絲毫不提。他自高自大,好像除他以外,世上沒有一個好人。

而那個稅吏卻遠遠地站著,低頭捶胸,承認自己是個罪人,求天主可憐。稅吏謙遜的態度和祈禱用詞,與法利塞人的傲慢和自我膨脹的禱詞,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對比讓耶穌把祈禱的態度總結為:「凡自高的,必降為低;凡自卑的,必被高舉。」首先,人在天主前自認卑微,求主垂憐,會得到天主的寬恕:因此這人回家,成為正義的。但人若數算自己的功勞,自滿自足,不再全心信靠天主,甚或鄙視他人,絕非成聖之道,不能成義。

今日福音的比喻中,法利塞人被天主貶抑,稅務員卻成為義人,給我什麼啟發呢?

 

2025年10月19日傳教節堂區報告

2025年10月19日傳教節第1316期靈泉

 

2025年10月19日傳教節第1316期靈泉

就如你派遣我到世界上來,照樣,我也派遣他們到世界上去。(若17:18)

生活中有糾紛是難免的,今天耶穌再三向天父祈求:「願眾人都合而為一! 」。原來耶穌渴望我們合而為一的關係。耶穌知道長期的糾紛會破壞人的生活素質,會毀掉在我們內天主的肖像。當我們花費極多力氣去攻擊和防備別人,並為自己辯護時,我們就會沒有力氣過充實的生活,享受生活。

沒有人希望生命完全被糾紛煩擾,當我們遇到不講理的人,就容易放棄合一的渴望。但是耶穌今天卻說我們不是孤單一個在做使眾人合一的工作;因為「我在他們內,你在我內,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原來渴望合一的心也是耶穌的心,這顆心在我們內繼續跳動,是因為耶穌從不放棄合一的可能,因為眾人合而為一才可反映天主的特點。

耶穌既然渴望合一,那麼我們便可以請祂給我們所需要的態度,就是:仁慈,謙卑,勇氣,大方,誠懇等,讓我們以此來開拓一條「合一」的道路。也因為耶穌和天主在我們內,我們凡求的,祂們便會引導我們,降福我們,並給我們力量和創意去面對糾紛。我們由今天開始,應請求耶穌為我們化瓦解無法解決的糾紛,全心投入與主合一的行列,也叫我渴望有一顆合一的心,叫我有力量和創意去解除我與別人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