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常年期第二主日第1277期靈泉

 

2025年1月18日常年期第二主日第1277期靈泉

2025年1月18日常年期第二主日第1277期靈泉

[耶穌的母親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𠰥2:5)]

若望福音中的耶穌在加里肋亞的加納開始他的公開生活,具體的事件是他參加了一個家庭的婚禮。當年那對新人大概來自窮苦人家,否則不可能喜酒一下子就不夠喝了,這是件非常丟臉的事情,瑪利亞立即覺察到情況不妙,因為她留意每個人的困境。正因如此,直到今天,全世界無數人仍依恃聖母,充滿信心地尋求她的幫助。
聖母没有向耶穌要求甚麼呢,她僅僅提醒耶穌:婚宴主人處於尷尬窘境,如此而已。 她沒有向耶穌施壓,逼祂「快幫他們一下吧!」她尊重兒子的自由。她在這裡為我們樹立了一個了不起的榜樣。當然耶穌有充分的理由拒絕母親的請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意指祂以奇蹟和記號彰顯自己的時刻還沒有來到。祂並不希望人們因著祂的治癒和奇蹟而窮追不捨,祂切願我們悔改、轉變觀念、更新生活。祂在意的是我們的信德。但是瑪利亞並沒有放棄。她相信耶穌一定會伸出援手,於是對僕役們說:「祂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耶穌真的被母親的全心信賴打動了,祂把六缸的水變成了美酒,足夠任何一個盛大婚宴的賓主暢飲盡歡。

耶穌要藉這第一個奇蹟告訴我們甚麼呢?首先,祂喜愛歡慶的場合,否則祂不會涉足這場婚宴;其次,我們留意到,即使微不足道的尋常事物,也能打動祂的心。耶穌並非總是像在加納婚宴一般,幫助我們擺脫困境。然而祂總能施行轉化的奇蹟,藉著我們的信德,把日常生活的清水,轉變成喜樂與希望的美酒。我們惟一要做的,就是聽從瑪利亞的勸告:祂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我們的信德是否足夠堅強,以至能夠「無論耶穌吩咐我甚麼,我就做甚麼」呢?

2025年1月19日常年期第二主日堂區報告

2025年1月12日主受洗節堂區報告

2025年1月12日主受洗節第1276期靈泉

 

2025年1月12日主受洗節第1276期靈泉

「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路3:22)」

四部福音都有記述耶穌開始公開生活時,在約但河接受若翰施洗的事件 (瑪3:13-17、谷1:9-13、路3:21-22、若1:29-34)。主耶穌雖是無罪的天主子,但仍甘願從一個凡人(若翰)手中接受洗禮,表達了一個謙虛和皈依的完美典範,也聖化了若翰宣揚悔改的洗禮。及後,主耶穌在升天前吩咐宗徒們說:「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瑪28:19)。 因此,用水給人施洗這個行動成為了初期教會洗禮的基礎和模範。

在主受洗節上,每位基督徒皆可以聯想到自己的洗禮。洗禮本身雖已成過去,但每人可重溫為甚麼自己選擇洗禮,及洗禮後發生了甚麼。

信仰主耶穌的人,在接受教會的洗禮時,已與基督一起死亡,也隨著復活的基督而重生,同時領受了聖神,成為天父的子女,有分於天主聖三的生命,與主耶穌及衪的教會結成一體。不過,我們在聖洗聖事中所接受的新生命,並沒有消除人性的軟弱,也沒有免除人犯罪的傾向。(天主教教理#297) 即使我們現在可能有一個強烈的信仰,但我們不能保證,在我們的生命結束前,我們不會因個人的私慾偏情,陷於罪惡或背叛天主。因此,我們必須牢記我們受洗時的許諾,離開從前偏差的道路,棄絕一切罪惡。

在現今極度世俗化的世代,我們自當保持純樸、溫良;像主耶穌一樣樂於寬恕、憐憫,愛人如己。因著聖神的臨在,我們不再隨從「血肉」而生活,好能結出通往生命的果實。(迦5:19-21)。聖神使我們內心充滿活力,使我們的信德生活日日更新,最終得到救恩的賞報。

我們須緊記,我們因「聖父、聖子、及聖神」之名受洗的。這洗禮使我們與基督一起出死入生,成為新人,並把我們引入天主聖三愛的生活當中。願我們活出信、望、愛三德,堪當成為天主所喜悅的。

2025年1月5日主顯節第1275期靈泉

 

2025年1月5日主顯節第1275期靈泉

[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瑪2:2)]

他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他們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祂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祂。(瑪2:10-11)

今日教會慶祝主顯節,顧名思義,主顯節意即「上主的顯現」。今天的這個節日在第四世紀時是慶祝上主的光明顯現給萬民,並邀請普世人類回應上主的救恩。第一篇讀經描述以色列民經歷了充軍及流徙的悲慘後,先知預言:萬民的珍寶運來(蓋2:7);塔爾史士和群島的眾王將獻上禮品,舍巴和色巴的君王,也都要前來進貢(詠72:10)。

當主基督的一顆星出現在以色列時,天主的許諾將要實現(戶 24:17)。上主的光明將驅散以色列祖先的仇恨所造成的黑暗,並使所有民族成為一個家庭。天主在基督內顯示了外邦人也同為繼承人,是天主救恩的分享者,與選民一起,共同組成一個身體(弗3:6)。這就是主顯節帶給我們希望的訊息。

瑪竇福音記載,賢士們從東方看到了那顆星,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從雅各伯的苗裔中,出現了一位人們期待的救主。祂就是耶穌,祂就是那顆星。賢士們是所有被基督之光所引領的人們的象徵。他們也是教會的象徵,由不同民族、種族、語言與國度的人們組成。當一個人加入教會,他仍然保持各自的文化特徵。因此,每人都豐富了普世教會。

基督是萬民之光!感謝天主把祂的救恩顯示給全人類,讓我們虔誠朝拜耶穌基督君王,並在教會內懂得互相欣賞和接納彼此的不同!

2025年1月5日主顯節靈泉及堂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