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堂區報告

2025年7月13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第1302 期靈泉

 

2025年7月13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第1302 期靈泉

「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 (路10:27)」

今日的福音耶穌與經師的對話中,肯定了最大、最重要的誡命(愛主愛人)之外,還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說明愛人的這個「人」是誰。比喻中一位司祭和一名肋未人在路中,看見一個受傷的人,二人都從路的另一邊走過去了。有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身邊,看見他,動了慈悲的心,走上前給他包紮,送到客店,悉心照顧,並為他放下兩個銀錢交給店主作為要花的費用。形式化死守法律的人,往往只想滿全法律的最低標準。耶穌在此卻說,愛德是沒有最低標準的,真愛人應該是普遍的愛,人人都是近人,必須努力作每一個人的近人。比喻中的撒瑪黎雅人活出了耶穌的教導,而從路邊走過的司祭和肋未人,雖是聖殿的聖職人員,與遭遇強盜的受害者同是猶太人,卻反而漠不關心。一方面他們顧慮如果躺在那裡的人已死,他們怕沾上不潔(肋21:1-2)。另一個顧慮,從耶路撒冷到耶里哥的路程,一路荒涼,盜匪出沒,他們怕自己遭到匪徒的洗劫。但撒瑪黎雅人不但照顧了,連受害者未來的生活所需,都考慮到了,而願全盤負責。這就是耶穌給法學士的答覆:「誰是我的近人?」就是那以慈悲對待他的人。慈悲是什麼?慈悲是對弱小者的愛護,路加把這個慈悲的愛,視作天主的特色:「所以,你們該是慈悲的,正如你們的天父是慈悲的。」(6:36)也可用慈悲來解釋耶穌對待弱小者,和對待罪人的心情和各種態度。慈悲的心,應該超越其他一切的考慮和思路,無論是法律的、倫理的,或文化的。作基督徒,要在具體生活中,時時處處懷著慈悲的心,面對人間的痛苦而盡力予以幫忙,像那善心的撒瑪黎雅人所作的那樣。今日耶穌也對我們說:「你去,也照樣做吧!」

2025年7月6日常年期第十四主日堂區報告

2025年7月6日常年期第十四主日第1301 期靈泉

 

2025年7月6日常年期第十四主日第1301 期靈泉

[不論進入那一家,那裡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和平就要停留在他身上。 (路10:6)]

今個主日的三篇讀經,說出主𧶽「平安與喜樂」,這也回應了耶穌誕生時,天軍與天使一起讚頌天主說:「天主享受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路:2:14)

耶穌基督的誕生是救恩史的開始。在祂為我們罪人而犧牲前,召叫了十二宗徒外,還召叫了七十二門徒。目的是為了日後傳福音到普天世界全人類;繼續祂的工作:去醫病人、幫助弱小、驅魔、去行奇蹟、傳掦天國的來臨,叫人悔改。

為了教導我們如何處理教會事務:如福傳、牧民及最重是我們的信仰是什麼,祂說教給門徒,要將「平安」給予祂的人民;「宣講天國已臨近,要他們悔改」;給人類自由選擇信與否;所有特恩和權柄都是天主所賜,不能自誇自賞而沾沾自喜,但是為做了好事而邁向天國而喜。

耶穌派遣門徒時,是「兩個兩個」的去,分開去「各城各地」。二人同行,有商有量、互相容忍,互相鼓勵,互相提點,互相扶持。這樣門徒才可生存及延續。團體生活的精神亦是這樣。除了福傳外,還要做好事:醫病人和驅魔等。他們的特恩和能力都是天主所賜的,他們不能單靠自己,要信靠主,這點可作我們教會的榜樣。祂也提醒門徒(及我們)自己要做好本份,努力工作,不要帶給別人負累。不要記掛世間的物質,主自會照顧。這些都是基督徒的精神。

在現代生活𥚃,基督徒的精神也可用在社會公益上,如尊重工人的權利和義務,給予合理工資及福利;保護環境,善用及分享資源等等。

主,請祢賜給我們平安與喜樂,常有能力良心省察而悔改,作祢的福傳與和平的工具,亞孟!

2025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1300 期靈泉

 

2025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1300 期靈泉

[主說:你是伯多祿(磐石);我要在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瑪16:18)]

我們祈禱大多是渴望天主像魔術師一樣,揮揮魔術棒,回應我們的祈禱;祈求有屋的,單位就出現;祈求要多點錢,就馬上會應驗。這是你我心目中的天主嗎?我們真實的信仰並不是從天主那裡接受了多少個祝福,不是天主多少次應允了我們的祈禱,而是我們對天主的認識有多少?我願意給祂多少空間指引我?

今天的福音邀請我們突破自以為認識天主的框框,允許聖神在生活中啟示我們天主新的面目。耶穌問門徒們︰「你們說我是誰?」我們是否願意讓主耶穌再用祂的苦難和十字架,啟示給我們祂是誰嗎?主耶穌願意和我們分享他十字架上的苦,願意讓我們看見祂是一個軟弱的天主,似乎無力的天主。

伯多祿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主,害怕自己會失去耶穌。對耶穌來說,伯多祿的心態不符合真正門徒的心態度;耶穌渴望的門徒是一位能接受、擁抱,並且信任祂是無能為力的主,因為這樣門徒才能真心愛主。若我們在生活中能體驗到暗中的天主、似乎無能為力的天主,那或許祂正在邀請你突破你自己對祂的認識,進一步地信任祂、愛祂。主耶穌為你是誰呢?渴望我們更認識主耶穌的軟弱。

2025年6月29日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區報告

2025年6月22日耶穌聖體聖血節堂區報告

2025年6月22日耶穌聖體聖血節1299 期靈泉

 

2025年6月22日耶穌聖體聖血節1299 期靈泉

[祂拿起那五個餅和兩條魚,望天,祝福了,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群眾前。 (路9:16)]

[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靈魂就會痊癒。」

今個主日是「耶穌聖體聖血節」,格林多前書告訴我們,聖體聖事是耶穌基督親自建立的,並提醒我們,我們每次舉行聖體聖事,就是為了紀念耶穌為我們犧牲。(格前11:24-25)那麼,我們在領此聖事時,我們又記起什麼呢?

首先,對於一直跟隨耶穌去傳教的門徒來說,見到耶穌治病、驅魔的奇蹟,聽到耶穌教導天國道理的內容,甚至於參加最後晚餐、親眼見到耶穌被捕、審訊判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復活,這許多的回憶都令門徒記起耶穌,並且在擘餅時想起祂。然而我們這些21世紀的信徒,並沒有親眼見過祂,只是從福音中知道祂的行宜、聖死與復活,又會記起祂什麼呢?

的確,我們跟耶穌的關係並不是當年在加里肋雅地區,親自目睹耶穌受苦受難的證人的關係;我們卻是被上主邀請而接受洗禮的人--我們是上主從罪惡中救出來的天主的子女。正因為這份從罪惡中獲救的恩寵,我們更應記念基督的聖死與復活,每次我們看到並領受聖體聖血時,我們記起的是當我們還是罪人時,祂已經邀請我們,沒有半點猶豫,更沒有半點嫌棄。正如福音說:「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若20:29b)

正如今日福音所記載的「五餅二魚」故事,到來聽耶穌說道理的,沒有向耶穌回饋什麼,相反,耶穌卻吩咐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的罷!」這不是耶穌給群眾白白的施予嗎?當我們在彌撒中看見神父擘餅時,我們又會否想到上主的救恩,亦是無條件的給予我們的嗎?

因此,就讓我們這些被邀請的人,一起反省:我們現在是否住在祂內,祂又是否住在我內。「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裏來,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靈魂就會痊癒。」

2025年6月15日天主聖三節1298 期靈泉

 

2025年6月15日天主聖三節1298 期靈泉

[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就是歸於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的全能者、上主天主。 (默1:8)]

今天是聖三一主日,我們進入了教會年曆中的一個深刻奧秘的慶典,反思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的神聖本質。

箴言描繪了智慧的形象,智慧如同上主創造的同工,參與萬物的創造。祂不是被動的受造者,而是主動的伙伴,充滿喜樂地與天主共舞。這提醒我們,生命的根源並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天主永恆的智慧上。當我們尋求智慧,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與天主心靈相契合,活出符合祂旨意的生命。

保祿宗徒在羅馬書中教導我們,因信稱義使我們與天主和好,從此擁有和平與喜樂。然而信仰歷程並非平坦。苦難培養我們的忍耐,忍耐塑造品格,品格孕育希望。這希望不只是人間的期待,而是依靠聖神內的愛,這愛是天主對我們永恆之愛的具體印證。即使在痛苦中,聖神的愛使我們不孤單,有力量持守盼望。

在福音中,耶穌承諾派遣聖神,祂是真理的神,引導我們認識真理。聖神不自行發言,而是宣講來自主基督的話語,確保教會能一代又一代持守純正的信仰。聖神的引導提醒我們,信仰不是靜止的,而是持續在生活中更新及成長。

綜合這三段經文,我們被邀請活出以下三重生命態度:首先,追求上主的智慧,讓祂的話語成為我們思想與行動的指南;其次,在苦難中保持信德,靠聖神所賜的愛維持堅忍和盼望;最後,開放心靈,迎接聖神的引導,使我們持續在真理中成長,見證基督的光與愛。

願我們每一天都能在禱告和聖經默想中與天主同行,讓智慧成為人生的明燈,愛成為堅持的力量,真理成為生命的基礎。如此,我們不僅為自己靈魂的救贖,更成為教會與世界的見證,活出天主的慈愛與恩寵。

2025年6月15日天主聖三節堂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