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傳教節堂區報告

2019年10月13日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第1002期靈泉

2019年10月13日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第1002期靈泉

[起來,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路17:19)]

耶穌在往耶路撒冷途中遇到十個麻瘋病人,在憐憫他們的哀求下醫好了他們的病,並囑咐他們到司祭那裏去檢驗。在十個痊癒的病人中,只得一個外邦人回來,大聲光榮天主並向耶穌道謝。本來受人恩惠後說聲多謝是很自然的反應,但在現今物質豐富的社會裏,懂得感恩道謝的人反而很少,更不必說向那賜下大地萬物及生命給我們的造物主了。

懂得感恩首先要有一份自覺,覺得自己能夠生存於世,可擁有大自然所供給的一切,是一份無限的恩寵,這才會有一種向蒼生,向上主道謝的念頭。但若我們認為現在所擁有的,包括我們的健康、智慧、財富等都是全靠自己努力所得,自我的澎漲會令我們忘記了天主的恩賜。持不同的人生態度,亦決定我們會向誰感恩。有些人在獲得了成就之後,就會先想起誰幫過自己,誰把自己引上成功之路,多謝別人,也多謝天主。另外有些人卻在有了點成就時就目空一切,以為全都是自己的功勞,想不起有其他人幫過忙,更想不起有天主的參與其中,在這情況下當然不會對任何人心存感恩,以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一切,命運可以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感恩其實是基督徒最大的特點,福音中那位在病癒後立刻回來感謝耶穌的撒瑪黎雅人,他的特點不單單是懂得感恩,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把感恩放在第一位,優次排得最先。他認為受人恩惠就要立刻道謝,他不會把任何恩典視作理所當然。有別於其他九人,這位外邦人的人生觀中,得到耶穌的助佑後,腦海裏便會即時想到要感謝耶穌,光榮天主,我們會嗎?

2019年10月13日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10月6日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10月6日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第1001期靈泉

2019年10月6日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第1001期 靈泉

[主:「請增加我們的信德吧!」(路17:5)]

本主日的禮儀主要是講論信德。在讀經一中,哈巴谷先知因看見入侵者耀武揚威,欺凌選民,殘暴、邪惡當道而痛心疾首,向天主抱怨:上主,我向你求救,而你不垂聽,要到何時?…… 為什麼你使我見到邪惡;人受壓迫,而你竟坐視不管?在我面前,只有迫害和殘暴,爭吵不休,辯論四起(哈1:2-3)。天主的回應是召叫先知保持耐心和盼望,終有一天,惡人將會受罰,正義必得伸張:看,心術不正的,必然消逝;義人必因他的信德而生活(哈2:4)。信德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時刻都要體現自己是天主子女的身份,信賴並寄望於祂。

在讀經二中,聖保祿規勸弟茂德要堅定履行他的召叫,不要讓人性的自尊心而妨礙自己宣講真道:我提醒你把天主藉我的覆手,所賜予你的恩賜,再熾燃起來。因為,天主所賜給我們的,並非怯懦之神,而是大能、愛德和慎重之神(弟後1:6-7)。的確,當愛德遭受到冷淡又或太在乎人言時,我們的信德便會動搖,以致未能發揮天主所給我們的恩寵。因此,我們需不斷祈求並培養堅定的信德,方法是加強我們的內修生活,深化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常默想聖言、勤領聖體、力行愛德,躲避罪惡,努力克服自身的缺失和軟弱,好能在他人面前作見證。我們知道:死的信德(沒有行為的信德)不能使我們得救(參閱雅2:17)。同樣,沉睡的信德(冷淡、懦弱的生活方式)也毒害自以為良善的基督徒(P.Rodriguez, Faith and Life of Faith, P.138)。

在福音中,主耶穌用了圖像化的比喻描述信德的力量:如果你們有信德,像芥子那樣大,即使你們給這棵桑樹說:你連根拔出,移植到海中去!它也會服從你們(路17:6)。生活在猶太地區的人們都知道,野桑樹的樹根非常的深,而芥菜的種子非常的細小。倘若基督信徒有堅定的信德,即其生活、行動、存在、都在天主內(宗17:28)的話,要行奇蹟絕非難事。因對天主而言,一切都是可能的。當天主的能力賦予一個人的時候,這個能力永遠是和一個使命緊密相連。天主的能力絕非僅為個人的好處,而是為建立和服務整個團體。今日福音中,同時主耶穌也借用了主人與僕人的比喻(路17:7-10)來教導我們如何渡過塵世生活:天主給予人生命,並賦予其生命的意義。當我們按著天主的法律生活,完成祂交付我們的使命,我們都只不過做了僕人應做的事,沒有值得自我誇耀,亦無權要求任何獎賞。

每當我們有需要或陷於危險,當我們面對自身的軟弱,當我們感到痛苦無助,當我們在福傳工作上遇到困難時,讓我們學習宗徒向耶穌說:主啊,請增加我們的信德罷。

2019年09月29日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9月29日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靈泉

2019年9月29日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靈泉

[耶穌基督本是富有的,卻成了貧困的,好使你們因著他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格後8:9)]

今天福音我們聆聽到一個情況顛倒的雙重對比。第一個對比是在一個衣飾華麗,奢侈宴樂的富翁和一個滿身瘡痍的乞丐「拉匝祿」之間。第二個對比仍是這兩人,只是在兩人死後,「拉匝祿」躺在亞巴郎的懷中,在天堂享樂;而富翁卻在陰間受苦。

耶穌以這雙重的對比教導我們戒避自私主義。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這富翁並沒做什麼壞事:奢華地宴樂,這不是罪。但為一個要生活在信德和愛德的基督信徒而言,不做任何壞事是不夠的。富翁疏忽他應當做的善事。

在富翁和亞巴郎的第一段對話中,自稱是「兒子」的富翁求亞巴郎,派遣他所熟識的拉匝祿來減輕他的痛苦。亞巴郎卻要他回憶自己和乞丐過去的生活,並且告訴富翁現在所轉換的情況是合理的。亞巴郎同時告訴富翁,人死後和生前的情況大不相同:在生前,如果富翁願意便可以輕易地接近乞丐,但在死後,二人之間則存在一個不能跨越的鴻溝。

第二段對話,富翁首先呼喊亞巴郎為「父親」!並向亞巴郎祈求另外一個恩典。請求亞巴郎派遣拉匝祿去「警告」自己的弟兄們,好使他們能夠得救。「警告」一字按原文字義更好直接翻譯為「作見證」,這是路加常常採用的初期教會宣講常用的表達方式。

亞巴郎回答富翁的話「活著的人有梅瑟和先知的教導已經足夠」,富翁則說:由亡者中帶回來的訊息超越先知的教導,可以促使人「悔改」;亞巴郎卻回答說:聆聽復活者和聆聽梅瑟與先知們其實是緊密相關的,不聽從梅瑟和先知的人,也不會聽從由死亡中復活的人。

比喻教導我們,不要和這位「富翁」一樣,應該按著生命的法律善度生活,以免成為「聾子」,以致於連由死亡復活者所帶來的訊息也無法聆聽。主基督也藉著這個故事警告我們錢財的危險。但是福音並未通盤否定錢財的價值,而是指出財富可能使人盲目,把人引入絕對的自我中心,自己封閉心門,無法對先知的教導以及復活的喜訊開放,更看不見生活周遭需要援助的弟兄姊妹。

2019年9月22日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靈泉

2019.09.22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靈泉

[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路16:13)]

     耶穌以不忠信管家的比喻,指出了「世俗之子」應付世俗事務比「光明之子」更為精明。但這並不是叫人學管家的不義,而是叫那些不甚努力的光明之子,對著這些善自為謀的世俗之子,覺得羞愧。耶穌又接著勸勉追隨者利用他們的財帛,博施濟眾,扶弱惜貧。因為他們只是受托人及管理人,將來要向天主交代一切。如果富人這樣行事,將來貧窮人會用自己的祈禱酬謝他們,並使他們進入天國。

     耶穌提醒世人,沒有一個家僕能事奉兩個相對立而又不能妥協的主人,即天主及財神。世人不能採取中間路線,因為兩者都要求人整個獻身於自己(參閱瑪6:24)。事實上,世上的財物其實是「別人的財物」,這些財物不是人與生俱來,人死時也不能帶走。故此今世不久即逝的生命,不是我們的真生命,而我們的真生命卻是永遠常存的,所以這永生真正的財富,纔真是屬於我們的。故此,若然人的心掛念在世財世物上,他又豈能念:「親近天主對我是多麼的美好:只有上主天主是我的避難所。」(詠73:28)這美麗的詩句呢?人若果把整個的心思念慮都放在錢財上,錢財便成為引人犯罪的原因及工具,最終叫人永遠離開天主。

     人作為天主在世的管家,在管理財物方面當然以事奉天主為目標。教會反對任何經濟活動和社會制度把人貶抑為純粹獲利的工具,這會是奴役人,以及損害人性的尊嚴。要維護人性尊嚴,我們必須追求一個可讓人有機會活出這份內在尊嚴和價值的資源分配制度。為此,我們要拒絕把市場法則凌駕於人類工作的重要,基督徒可藉著社會訓導所提供的反省原則、判斷標準和行動方向,幫助我們履行社會公義和責任。

     主耶穌基督,求祢教導我們彼此相愛,關愛窮人,實踐正義。

2019年09月22日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9月15日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堂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