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第1309期靈泉

 

2025年8月31日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第1309期靈泉

[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路14:11)]

今天的福音耶穌向我們講述了在宴會裡坐席問題。當耶穌在安息日被一個法利塞人邀請到他家裡吃飯時,耶穌留意到被邀請的人如何爭坐首席,於是便向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論及入席時的坐席並不是隨隨便便的,是要按照一些禮節和等級次序去編排的。

通常坐在中間的是尊貴人物,接著是家庭的主人 ,之後是客人,這都是按照社會地位,宗教職務,經濟狀況及長幼次序而被編排入座。但耶穌似乎對這樣的排位次序不感興趣,反之衪藉著比喻教導我們如何已退為進。首先不要爭坐首席,因為你若坐上了首席,卻被主人邀請坐後兩個位置時,便會很尷尬了,所以耶穌教導我們不要這樣做,反而要一開始自己先坐在末席,到時被主人邀請你坐前兩三個位置時,才有光彩。耶穌更進一步解釋這種謙卑自下的行事態度,會引領我們到達一個更高、更重要的靈性層面,這便是耶穌所說的「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其後耶穌更進一步教導他們若要請客人時,要請那些貧窮的,殘廢的,瘤腿的及瞎眼的人,因為他們都是弱勢社群,沒有能力報答你,亦正正是這原因,在復活的日子裡,人便能得到義人的賞報。

試想想,如果人人都能謙恭自下,以別人為先,更以處於社會上弱勢邊緣人士的設想為最優先考慮 ,這樣的一個社會,不就是一個天國的縮影嗎?

 

2025年8月24日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第1308期靈泉

 

2025年8月24日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第1308期靈泉

[主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若14:6)]

你曾否懷疑自己人格分裂?有時候,別人氣得我們想破口大罵,但面對面時,自己卻說:「沒事!沒事!我都把這件事情忘記了。」這些內外不一的處事方式,就是主耶穌今天要針對的問題。耶穌說:「你們好像用石灰刷白的墳墓;外面看來倒華麗,裏面卻滿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樣的污穢。」耶穌敢於說出這些強烈話,不需要討好人,也不害怕別人對祂不利。

耶穌的內外一致,啟示了天父的真理,也努力生活出來,並渴望引導別人活出真理。耶穌的心就是如此單一和純樸。內外不一的人,心裡詭詐,不讓別人知道,是為了要保護自己,計算他人?所以,耶穌敢說法利塞人內裏都是「死人的骨骸」。

我們內心也如此嗎?有家人對自己的傷害、親友背叛、厭惡自己和不滿的傷痛嗎?「死人的骨骸」就是不接納自己,而產生的暴怒、嚴苛、委屈和不平安。「死人的骨骸」導致人心內死氣沈沈。但一看到外人,卻強逼自己帶著笑容,究竟我們怕甚麼?

我們表裏不一,只能靠主耶穌溫柔的愛來醫治多年的傷痛,使你和我能勇敢作內外一致的自己。 讓我們全心依賴主耶穌,開始治療內外不一的我,讓祂把我心中的愛與恨,自由地顯示給自己,幫助我認清我的束縛,求主天天醫治,滋潤我乾涸的心田。亞孟。

 

2025年8月17日常年期第二十主日第1307期靈泉

 

2025年8月17日常年期第二十主日第1307期靈泉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路12:49)」

祈求聖愛之火是今日三篇讀經的核心,「火」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具有多種功能,包括煮食、照明、取暖、潔淨等;它也可用作象徵精神的力量,例如愛火、熱火。

讀經一中的耶肋米亞,他是一位苦難的先知,一生充滿痛苦,甚至受到體刑及監禁的悲慘生活,成為耶穌受苦僕人的預像。他身為上主的代言人,忠誠傳達上主的旨意。因為他預言耶路撒冷必將滅亡,聖殿必將毀壞,並勸告君王及百姓應順從巴比倫王的統治,才不致遭受滅 亡之禍。但是君王及百姓拒絕相信先知的預言,並控告他是禍國殃民的賣國賊,更被人用繩子綑綁放入水池裡,幾乎死亡。(耶38:4 - 6)

讀經二(希12:1 - 4)聖保祿勸勉信徒:苦難是真愛德與真信德的試金石,無論遭逢任何苦難險阻,都應舉目注視耶穌,因為「祂是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希12:2)一方面耶穌完全服從接受天父的派遣,成為信德的創始者;另一方面,耶穌透過十字架上的死亡,完成救贖人類使命,成為信德的完成者。

本主日福音(路12:49 - 53)耶穌清楚告知門徒,祂帶給他們的不是安逸的平安,而是鬥爭、緊張關係和矛盾。耶穌以 “火” 作比喻,祂所要投的火是淨化人靈的火,幫助人靈經由悔改得以進入天國永生。耶穌的火也是聖神的火,降臨到信眾身上,建立教會,廣傳福音。另外,耶穌應受的 “洗禮”,就是衪的苦難、死亡及復活的奧蹟。

主耶穌,但願我們心中藉著聖神燃起愛主愛人的熱火,能夠效法禰及所有先知聖人,全力以赴地承行天主的旨意,堅守正義及良知,勇於面對各種困難迫害,不會貪享安逸的平安!。

 

2025年8月10日常年期第十九主日第1306期靈泉

 

2025年8月10日常年期第十九主日第1306期靈泉

「主人來到時,遇見醒寤着的那些僕人,是有福的。(路12:37)」

今個主日的福音的主題,是主耶穌給我們醒寤的勸言。首先,耶穌告訴我們天父願意眷顧我們,把天國的一切賞賜給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專心尋求天國的事,放下對現世的憂心掛慮;祂鼓勵人們要聚集天上的財寶,這預設了我們每人將得到天主所賞賜的報酬。

接著,耶穌用圖像性的語言教導人們要時時醒寤。耶穌告訴門徒們「要把腰束好,把燈點著;如同僕人等候主人由婚宴回來一樣」。根據猶太文化「把外衣在腰間束好」,意思是準備開始工作與行動的態度,而「點上燈」則是在夜間時時警醒的記號(瑪25:1-13),把門徒們比喻為一群在大門前等候主人回來,隨時準備為主人開門的僕人,「主人回來看見這樣的僕人,他們將是有福的!」意思是主人將給予他們獎賞,而且是以令人驚訝的方式賞報他們:這個主人自己將成為僕人,服務那些警醒等候他的僕人們(路22:27)。對於現今教會來說,就是指基督徒應不斷的準備好自己,以期待「人子再來」,並獲得各人的賞報。

之後,對於伯多祿的提問,耶穌強調那些在等待主人回來期間,忠實執行自己職務的人是有福的,主人將授權他們管理一切財產(路19:17)相反,對那些邪惡的管家,趁著主人遲遲未返,而坐大自己、自以為是的欺壓其他僕人;當主人回來時,必要嚴厲的懲罰他們。這樣的警告是特別對教會團體的領導人所提出的。

福音最後更加強化前面所提出的警告:「給誰的多,向誰要的也多;交託誰的多,向誰索取的也格外多。」凡是知道主人的心意,卻不按著去執行的人,必將遭受更嚴厲的懲罰。這句警告性的諺語是猶太傳統中智慧文學性的教導,說明我們領受的一切恩寵都是為了服務他人。讓我們按著這樣的精神忠信地服務教會,好為我們和信仰團體在天上積蓄寶藏!

2025年8月3日常年期第十八主日第1305期靈泉

 

2025年8月3日常年期第十八主日第1305期靈泉

「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路12:20-21)

主耶穌今天說的比喻(路十二16-20)雖然對「貪婪」的警惕做了說明(路十二I5),但這裡提出的「貪婪」似乎也與一般概念有所出入。人們一般指的「貪婪」是永無休止地追求財富;但比喻裡的富人並不是無止境地追求財富。他是在豐收後停止追逐財富,僅以先前儲蓄起來的財物來安享餘生。問題可能在於富人對自己的靈魂說:「你休息吧!吃喝宴樂吧!」(19節)

我們或許會問,當豐收之時不任意浪費,為供給將來的生活而儲藏備用,因此需要建造更大的倉庫(18節),不正是明智之舉嗎?實際上,一般人也認同為了應付不時之需,平時得蓄積一些財產。到底主耶穌為什麼要斥責這個人呢?

答案分別出現在15節、20節和21節。「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 主耶穌給這個比喻下了一個單純的結論:「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21節)

然而,這樣的指摘對照守財奴的生活方式或許符合,但對照我們一般人的生活方式卻不一定吻合。一味追求財富固然沒有意義,但金錢也是必要的,一旦發生突發狀況,還是需要金錢啊!諸如此類的想法時常盤踞在我們心中,不知不覺間,將生活中對天主的信賴,轉移到財富上。

主耶穌叫我們不要為了自己,而要在天主前致富(21節)。衪並未特別區分為應付生活最低限度的財產和多餘的財產,兩者間有何不同。也沒有說為了生存,我們可以為自己儲蓄必要的財產,其餘的都奉獻給天主或施捨給需要的人。重要的是,應該時常把實現天主的救恩擺在中心位置,以此為目的,善用錢財。

在請求分家的那段對話中(13-15節),主耶穌洞察到這人心中,財富是他最優先的考量,因此不回應他的請託,反而命令他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貪婪」。這裡說的「貪婪」,非關有意或無意,亦不論財產的必要與否。主耶穌口中的「貪婪」,首先是為自己積蓄財富的種種考量,以及暗藏於其中,依賴財富甚於信靠天主的心態。

我們又是如何看待或運用自己的財富和資產呢?是否察覺到隱藏在金錢背後的誘惑?對比看不見的天主,我們是否更加信賴可見的金錢的力量?

因此,我們面對財富的第一步,不是考慮自己的需要,而是要先想到天主、想到近人。絕對不應讓財富成為我們與他人、與天主、與永生之間的障礙。

2025年7月27日常年期第十七主日第1304 期靈泉

 

2025年7月27日常年期第十七主日第1304 期靈泉

[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到;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門。(路11:9)]

你難過時,或被別人誤會時,你會怎麼祈禱呢?有人或許絕望到不會祈禱。教會初期,團體裡的基督徒大部分都是被迫害的新教友。面對這樣的危機,路加教導他們耶穌若在類似的情況中會怎麼做。

首先,耶穌教導我們要不斷恆心祈求;即使多次覺得自己好似向空氣祈禱。在比喻中,求助的人面對不友善的朋友,用各種藉口不想幫助他,不把在門外的人當成是親人,是外人;那人只想照顧門內孩子的需要:「我的孩子們同我一起在床上」,卻不理會門外人的需要。

對急需者的祈禱,天主有時也像一位無情的人;人怎麼求,都絲毫無用。其實在比喻中,不友善的人比較像我們,我們只關心自己和自己人;但天父卻不然,祂把我們每一人,看成是小孩子,而且會把好的東西給我們:「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但重要的是我們要不斷祈禱。要記住,我們祈禱的對象並不是一位無情的天主,而是對人有善意,而且慷慨的天主。祂是「父」,所以在每個祈禱中,讓我們要不斷求,但亦要學習放手,讓天父做主,以祂無限的智慧協助我們。

重要的是要謙虛地、充滿信心地與愛我們的父同行。感謝祂是我們的父,全心感謝祂聆聽我,站在我身邊,輔助、保護我。

 

2025年7月20日常年期第十六主日第1303 期靈泉

 

2025720日常年期第十六主日第1303 期靈泉

「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奪去的。(10:42)

 今天福音描述了瑪爾大為伺候耶穌忙碌不已,在過程中逐漸感到不安,因為她的妹妹 — 瑪利亞好像漠不關心地任她一人操勞。有趣的是,瑪爾大並沒有直接對瑪利亞表達不滿,卻要求耶穌命令瑪利亞協助她。耶穌卻給她意想不到的回覆,因為瑪利亞做了一個好的選擇,耶穌不想奪去瑪利亞所選擇的,就是坐在耶穌的腳前聽他講話。

類似上述的情景,很多時都會在我們的家庭、團體、工作環境中出現,有些人發現自己很努力的服務,付出自己的精力、心意和時間,但其他的人往往視若無睹,不會分擔自己的辛勞,結果會感到沮喪,甚而放棄。縱然繼續,亦會心有不忿,沒大積極的動力。

縱觀教會的歷史,許多教父和聖人都為這一場景作過釋義。瑪爾大經常被視為在這個世界中活動和工作的象徵,而瑪利亞則被視為默觀和我們將來對天主的榮福直觀的象徵。

教宗方濟各說:「耶穌的話有什麼意思?我們需要的,唯有一件,是指什麼東西呢?首先,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不是指兩種互相矛盾的態度:聆聽上主的話、默觀和對鄰人的實際服務。這不是兩種互相對立的態度,相反地,它們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兩個基本形態;永遠分不開的形態,而需在深厚的合一與和諧中得以體現。那麼為什麼瑪爾大被耶穌 --即使是善意地-- 譴責呢?因為她只認為她正在做的事情是必不可少的;她對「要做」的事情太專注和擔心了。為一個基督徒,服務和仁愛的工作永遠不應脫離我們所有行動的原則:即是,在耶穌的腳前 —— 好像瑪利亞一樣 —— 以門徒的態度,去聆聽上主的話。這就是瑪爾大被譴責的原因。」(教宗方濟各,三鐘經,2013721日)

 此處我們看到對接待天主的另一個理解層面,我們尤其看到聆聽天主的話的重要性。相信在給予鄰人的實際服務前可以專心聆聽天主的話,應是我們生活中首要的任務,別用忙碌當藉口,疏忽了它。在領略到天主的話的真諦時,給予鄰人的服務時會有更深層的意義。

 

 

2025年7月13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第1302 期靈泉

 

2025年7月13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第1302 期靈泉

「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 (路10:27)」

今日的福音耶穌與經師的對話中,肯定了最大、最重要的誡命(愛主愛人)之外,還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說明愛人的這個「人」是誰。比喻中一位司祭和一名肋未人在路中,看見一個受傷的人,二人都從路的另一邊走過去了。有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身邊,看見他,動了慈悲的心,走上前給他包紮,送到客店,悉心照顧,並為他放下兩個銀錢交給店主作為要花的費用。形式化死守法律的人,往往只想滿全法律的最低標準。耶穌在此卻說,愛德是沒有最低標準的,真愛人應該是普遍的愛,人人都是近人,必須努力作每一個人的近人。比喻中的撒瑪黎雅人活出了耶穌的教導,而從路邊走過的司祭和肋未人,雖是聖殿的聖職人員,與遭遇強盜的受害者同是猶太人,卻反而漠不關心。一方面他們顧慮如果躺在那裡的人已死,他們怕沾上不潔(肋21:1-2)。另一個顧慮,從耶路撒冷到耶里哥的路程,一路荒涼,盜匪出沒,他們怕自己遭到匪徒的洗劫。但撒瑪黎雅人不但照顧了,連受害者未來的生活所需,都考慮到了,而願全盤負責。這就是耶穌給法學士的答覆:「誰是我的近人?」就是那以慈悲對待他的人。慈悲是什麼?慈悲是對弱小者的愛護,路加把這個慈悲的愛,視作天主的特色:「所以,你們該是慈悲的,正如你們的天父是慈悲的。」(6:36)也可用慈悲來解釋耶穌對待弱小者,和對待罪人的心情和各種態度。慈悲的心,應該超越其他一切的考慮和思路,無論是法律的、倫理的,或文化的。作基督徒,要在具體生活中,時時處處懷著慈悲的心,面對人間的痛苦而盡力予以幫忙,像那善心的撒瑪黎雅人所作的那樣。今日耶穌也對我們說:「你去,也照樣做吧!」

2025年7月6日常年期第十四主日第1301 期靈泉

 

2025年7月6日常年期第十四主日第1301 期靈泉

[不論進入那一家,那裡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和平就要停留在他身上。 (路10:6)]

今個主日的三篇讀經,說出主𧶽「平安與喜樂」,這也回應了耶穌誕生時,天軍與天使一起讚頌天主說:「天主享受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路:2:14)

耶穌基督的誕生是救恩史的開始。在祂為我們罪人而犧牲前,召叫了十二宗徒外,還召叫了七十二門徒。目的是為了日後傳福音到普天世界全人類;繼續祂的工作:去醫病人、幫助弱小、驅魔、去行奇蹟、傳掦天國的來臨,叫人悔改。

為了教導我們如何處理教會事務:如福傳、牧民及最重是我們的信仰是什麼,祂說教給門徒,要將「平安」給予祂的人民;「宣講天國已臨近,要他們悔改」;給人類自由選擇信與否;所有特恩和權柄都是天主所賜,不能自誇自賞而沾沾自喜,但是為做了好事而邁向天國而喜。

耶穌派遣門徒時,是「兩個兩個」的去,分開去「各城各地」。二人同行,有商有量、互相容忍,互相鼓勵,互相提點,互相扶持。這樣門徒才可生存及延續。團體生活的精神亦是這樣。除了福傳外,還要做好事:醫病人和驅魔等。他們的特恩和能力都是天主所賜的,他們不能單靠自己,要信靠主,這點可作我們教會的榜樣。祂也提醒門徒(及我們)自己要做好本份,努力工作,不要帶給別人負累。不要記掛世間的物質,主自會照顧。這些都是基督徒的精神。

在現代生活𥚃,基督徒的精神也可用在社會公益上,如尊重工人的權利和義務,給予合理工資及福利;保護環境,善用及分享資源等等。

主,請祢賜給我們平安與喜樂,常有能力良心省察而悔改,作祢的福傳與和平的工具,亞孟!

2025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1300 期靈泉

 

2025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1300 期靈泉

[主說:你是伯多祿(磐石);我要在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瑪16:18)]

我們祈禱大多是渴望天主像魔術師一樣,揮揮魔術棒,回應我們的祈禱;祈求有屋的,單位就出現;祈求要多點錢,就馬上會應驗。這是你我心目中的天主嗎?我們真實的信仰並不是從天主那裡接受了多少個祝福,不是天主多少次應允了我們的祈禱,而是我們對天主的認識有多少?我願意給祂多少空間指引我?

今天的福音邀請我們突破自以為認識天主的框框,允許聖神在生活中啟示我們天主新的面目。耶穌問門徒們︰「你們說我是誰?」我們是否願意讓主耶穌再用祂的苦難和十字架,啟示給我們祂是誰嗎?主耶穌願意和我們分享他十字架上的苦,願意讓我們看見祂是一個軟弱的天主,似乎無力的天主。

伯多祿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主,害怕自己會失去耶穌。對耶穌來說,伯多祿的心態不符合真正門徒的心態度;耶穌渴望的門徒是一位能接受、擁抱,並且信任祂是無能為力的主,因為這樣門徒才能真心愛主。若我們在生活中能體驗到暗中的天主、似乎無能為力的天主,那或許祂正在邀請你突破你自己對祂的認識,進一步地信任祂、愛祂。主耶穌為你是誰呢?渴望我們更認識主耶穌的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