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第1214期靈泉

 

2023年11月5日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第1214期靈泉

[你們中最大的,該作你們的僕役。(瑪23:11)]

我們很多時都會犯上言行不一的毛病,或是故意也好,或是不自覺也好,總之是有點身不由己,一錯再錯地犯下去。有神學家指出,言語和行為不一致,基本上就是犯了罪。今天福音中記載,耶穌要求群眾遵守經師和法利塞人所說的,但卻不要照著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耶穌說:他們「只說不做」。

「說易行難」是先輩常給我們的生活教訓,提醒我們做事不要停留在說話層面,切忌說了便當作做了,要能真真正正的在行為中實踐出來才可算是有承擔的人。耶穌要我們聽從經師和法利塞人所講的話,那是因為他們所講的都是一些很好的道理,但耶穌又叫我們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很了解經師和法利塞人的品性,耶穌清楚知道「他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叫人看,他們把經匣放寬,衣繸加長,又喜愛筵席上的首位,喜愛人向他們致敬,喜愛人稱呼他們為辣彼」。簡單來說,這一切的行為就是自我中心,自以為是,一切祇依從自己的想法,並沒有考慮過這是否符合天主的旨意。也許,要履行自己所講的,把信仰與行為整合,完美地在生活中實行出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若我們能夠時刻留意,檢視自己所說的,是否就是在日常中所做的,這樣才會達到言行一致的境界,否則光說不做,祇會變成是講一套,做一套的虛偽行為。

要把信仰從生活中實踐出來,所要求的就是我們能多點反省自己,在天父面前有沒有謙卑自下,把天主放在首位,時刻尋求他的旨意,而不是自己的主意,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2023年10月29日常年期第三十主日第1213期靈泉

 

2023年10月29日常年期第三十主日第1213期靈泉

[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瑪22:37)]

首先,我們必須留意,每當耶穌談及誡命時,祂是毫無條件地接受誡命是活出與天主的關係和進入生命的有效準則(瑪19:17)。祂預設對普通的猶太人來說,十誡是人所共知的準則。正如耶穌對富少年說:「誡命你都知道」(谷10:19,路18:20)。耶穌向他指出達致成全的途徑:「你若願意是成全的,……」(瑪19:21),但是祂沒有廢除十誡作為生活中一項重要的指標。

當耶穌被問及甚麼是最大的誡命,祂將「第一條誡命」(愛天主)與「第二條誡命」(愛鄰人)連結起來(瑪22:34-40, 谷12:28-31, 路10:25-28)。這兩條誡命可於舊約中找到:「第一條誡命」在申6:5,「第二條誡命」在肋19:18。將兩條誡命連在一起,是耶穌新的訓誨,明顯地比舊約的啟示更進步。

耶穌指出愛鄰人必須建基於愛天主。雖然耶穌的「第二條誡命」是引用舊約的「應愛人如己」,但是當祂將兩條誡命連在一起時,祂進一步接近若望的「新的誡命」:「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若13:34)。

教宗方濟各在誦念三鐘經的活動中省思這段的福音。教宗稱,愛天主的人也一定會愛近人。教宗解釋說,耶穌為個各時代的信徒制定了兩個必不可少的要點。首先是倫理和宗教生活不能成為焦慮和強迫的服從,而是應成為愛的原則;其次是愛天主和愛近人必須是一起且密不可分的。這猶如鏡子中的浮動,在其中愛天主和愛近人彼此相互反映,而不是一個存在而另一個不存在。這浮現的圖像向我們顯示,身為基督徒,我們如何具體地生活

教宗接著表示,“愛天主首先是在祈禱中表達出來”,尤其是在“朝拜中”。“我們常常忽略朝拜天主”。“對近人的愛也稱為弟兄般的愛德,由關懷、聆聽、分享和照顧他人組成。很多次,我們忽視聆聽他人,因為覺得很無聊,或者占用了我的時間。我們沒有時間安慰悲痛者,但有很多時間聊天。若望宗徒寫道:‘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若望壹書4:20)。因此,可以看到兩條誡命的統一性。

教宗總結道,愛近人是驗證我們皈依和成聖道路的方式。“如果我說我愛天主而不愛近人,那是無效的”。只要我們向一位弟兄姐妹關閉我們的心扉,我們就不能成為耶穌所要求的那樣的門徒。

 

2023年10月22日常年期第廿九主日第1212期靈泉

 

2023年10月22日 傳教節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第1212期靈泉

[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瑪28:20)]

在第一篇讀經中,依撒意亞先知道出基督將會統治萬邦,治理眾民,是「致使眾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學習戰鬥。」但係現今世界是將刀劍槍矛刺向他人,民族與民族之間成為仇敵,很多地方都在戰亂中。這是人的統治嗎?主,求祢指示我們基督的道路,教導我們遵行基督的途徑,行為與信仰合一。

伯多祿在第二篇讀經中講述我們的信仰是:心裏相信天主使耶穌基督從死者中復活;口裡承認耶穌是主,這才得到救恩。「信仰是出於報道,報道是出於基督的命令。」在我們領洗時,也領受了「先知、君王、司祭」職務。所以傳福音為主作證是所有基督徒的本分。能使人得到救恩是何等美好!正如聖經記載「傳布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美麗啊!」這樣「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詠:98:3)

今主日的福音是用了瑪竇福音最後一章,耶穌派遣門徒去傳福音及「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除了福傳外,還要遵守什麼?「愛主愛人」是也。

為何我將傳教和身教放在一起?記得恩保德神父曾教導我以「身教」去教導子女。以自己的行為讓子女感受到愛。

天主是愛,如果我們都能去愛及接受愛,那麼我們就會學識寬恕、放下,沒有仇恨就不會有戰爭。懂得愛主愛人就會珍惜萬物,朋友,家人,國民及其他民族。愛沒有歧視、沒有妒忌、沒有貪婪。我們看看天主聖三,他們不單合一,也彼此相愛。如果世人能效法耶穌基督去愛人(好人及壞人),那麼世界就會和平,愛使人感到喜樂平安。就讓我們自己做起,以自己的行為為主作證及傳教。願天父憐憫我們,聖神帶領我們走向基督的道路,主佑

2023年10月8日常年期第廿七主日第1210期靈泉

 

2023年10月8日常年期第廿七主日第1210期靈泉

[那是上主的所作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瑪21:42)]

耶穌以葡萄園來比喻猶太人的國度,使他的聽眾較易明白。依撒意亞先知也曾說過類似的比喻(依5:1-7)。

這故事以邪惡的租戶比喻救恩史,天主是葡萄園的主人,他將保護和照顧人民的責任托付給宗教及政治領袖,帶領人認識、愛慕和服從天主,使他們繼續獲得天主的愛和護佑。天主不斷派遣先知,提醒人民有關這個意念,但先知卻受到侮辱、拒絕及殺害。最後天主派遣他的聖子,但也一樣受到凌辱,最後被殺死。

耶穌在世的任務是建立天主新的教會,使人共融團結,接受及服從天父的旨意,活出天主圓滿的生命和愛。我們就像那些租戶一樣,被揀選作為葡萄園主人的繼承人(瑪21:38),成為自己的主人。但人類心中存在驕傲,認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不需要服從天主。

天主最希望的是眾信友聽從及服從祂的聖子,透過祈禱、福音及禮儀來聆聽天主聖言。教友藉著耶穌與祂共融,才能覺察聖神的聲音。在我們聆聽耶穌的聲音並轉向天主,我們才「甚麼也不要掛慮」,心神念慮都在天上,使我們具有真實、高尚、正義、純潔、可愛、榮譽的美德(斐4:6, 8)。

感謝天主愛了我們,派遣耶穌到世上來,並召叫我們成為教會的一份子。現在我們邀請耶穌作為我們生命的主宰,在他內生活並為祂而生活,對天主具有信德,明白在祂的護佑下得到平安與光榮,並向祂作出回報(瑪21:34)。

2023年10月1日 (堂區主保節)常年期第廿六主日第1209靈泉

 

2023年10月1日 (堂區主保節)常年期第廿六主日第1209靈泉

[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 (瑪11:29)]

這個主日是聖方濟瞻禮,大家對聖方濟應該不會感到陌生。方濟一生的經歷,跟天主相遇,為教會建立謙遜的服務榜樣,正正切合今天的福音。

今天的福音指出,聖父和聖子都喜歡啟示祂所選擇的人,就是心謙良善的人。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是這樣,喜歡跟心謙良善的人一起,不喜歡自認聰明有智慧的人交往。不是因為我們妒忌別人聰明有智慧,而是心謙良善的人更聰明及更有智慧,懂得謙遜地生活。

心謙良善的人,不會炫耀自己的聰明智慧、不會驕傲,只會善用上主給自己的能力,謙虛學習、服務別人;同時,學習基督的榜樣,承擔世人的軛和擔子,犧牲自己,服務別人。

我們在教會內,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衣著簡樸、說話溫柔、不喜歡與人爭論,卻以智慧勸勉挑戰自己的人;他們喜歡默默耕耘、不計較稱譽讚賞,在生活上見證基督,全心依賴上主。因為他們知道,上主每天都跟他們在一起,並且「上主的軛是柔和的,擔子是輕鬆的。」

聖方濟放棄富貴的生活、親吻患痲瘋患者、到處行乞為天主修葺教堂、照顧貧窮困難的人、愛護動物及大自然……努力完成上主交給他的一切使命,因為方濟放下了自己,以謙遜良善的心生活。

天主揀選方濟,啟示給方濟,就讓我們好好學習方濟的精神,繼續為上主作見證。

2023年9月24日常年期第廿五主日第1208靈泉

 

2023年9月24日常年期第廿五主日第1208靈泉

[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會成為最後的。 (瑪20:16)]

這個主日的福音是耶穌所講的一個「僱工的比喻」(瑪二十1-16)。比喻的重點在於表達天主的無限仁慈,遠遠超過人們的期待。這個比喻中的天主圖像和路加福音「浪子回頭」比喻中的父親十分相似,因此把這個比喻稱為「仁慈的家主」,可能會貼切些。

一位葡萄園的主人,在葡萄收成時期的某一天清晨,前往人潮聚集的市場為自己的葡萄園尋找工人,他和僱用的工人們商議好,按照當時的行情給予每人一個「德納」做為一天的工資。後來,他又在不同的時辰中,繼續招募工人,並對較晚僱用的工人許諾,要「照公義」給予工資。甚至在日落前一小時,他仍然雇用了一些工人。這些最後才被僱用的人,並不一定是懶惰或不願工作的人,因為在耶穌的時代,「失業問題」就已存在。

最後被僱用的工人,先領到工資,並非當時的習慣,而是一種「敘述上」的要求。只有如此,那些早先被僱用的工人,才會特別經驗到家主的慷慨寬大。當較早被僱用的工人發現到這位家主「竟然」不論他們工作時間的長短,給予每一位雇工相同的工資。他們為沒有多得到一些報酬而埋怨家主。他們說出他們的不滿,他們的理論是根據那不成文的經濟法:論工計酬,同工同酬,多工多酬,這是符合人性的。

主人的回答,首先指出一個德納是大家都同意的,支付工資時沒有不正義的行為發生。然後提出本人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運用擁有的金錢,即付給最後來的工人和最先來的工人一樣的工資。最後質疑是不是因為主人的慷慨,最先來的工人就因妒忌而抱怨。

耶穌給我們的教導讓人相當困惑,似乎他有點不夠正義。事實上耶穌是要我們打開我們的心:不要停留在狹窄的正義概念內,而是要向天主性的慷慨開放,改變我們的視野。我們有的是人的想法,但是天主的想法非常不同。我們被邀請接受天主的想法,以分享天主的仁愛和喜樂。主是慈悲的,“富於寬恕”,充滿慷慨,並且希望把他的慷慨通傳給我們。這個比喻使信眾更能了解天主,引導人認識天主的慷慨和仁慈,並且鼓勵一切經驗到天主的無限寬仁的人,也照樣對待他人。

2023年9月17日常年期第廿四主日第1207靈泉

 

2023年9月17日常年期第廿四主日第1207靈泉

[如果你們各人,不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瑪18:35)]

耶穌基督在祂公開生活中的唯一使命,便是報告人類一個好消息:福音—天國已經臨近。天國臨近是天主救人計畫的實現,包括天父藉著基督賜給人類的各種恩惠,其中之一便是罪的寬赦。今天福音中的比喻,告訴我們這個好消息:天主是寬赦我們罪過的好父親。

這個喜訊是為所有人的,人人都需要這個喜訊。誰沒有犯過罪呢?不過我們作為天主的子女,自己蒙受了寬赦,必須效法天主父,也寬赦別人。所以在天主經中,我們常說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寛恕別人一樣。因為天國臨近不但促使我們回歸天父,而且導致我們人與人彼此和好,構成一個活在福音的友愛團體。

如果我們看了耶穌在公開生活中與罪人來往的行動,以及祂對自命清高的經師與法利塞人的責斥,那麼今天的比喻便更加清楚了。祂要伯多祿寬恕七十個七次,表示沒有限制,因為天主聖父常準備寬恕我們人類。而且無論人的罪如何重大,都能得到寬赦。耶穌在比喻中指出一個僕人欠君王一萬「塔冷通」,一萬塔冷通是極大的數目,一個塔冷通約等於現在一萬美金;一萬塔冷通等於一億美金,這是耶穌時代的天文數字,大得驚人,它是象徵了天父君王的無限仁慈寬赦了祂的僕人。不過,這個心硬的僕人,卻不肯寬赦自己的同伴。於是遭受了君王的重罰。耶穌應用這個比喻的後半段,責斥當時的經師與法利塞人,不肯憐憫罪人。

所以,今天福音中的比喻,為我們一方面是好消息;因為耶穌告訴我們,無論我們罪過怎樣重大,天父都一一寬赦,但另一方面,祂也要求我們寬赦別人。這正是我們每天誦念天主經時,所熟悉的道理。

2023年9月10日常年期二十三主日第1206期靈泉

 

2023年9月10日常年期二十三主日第1026期靈泉

[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集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瑪18:15)]

「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如果他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你的兄弟」(瑪18:15)

今日瑪竇福音明確指出教會成員之間的相處之道。若你看到有弟兄姊妹跌倒時,或互相有衝突時,應彼此規勸、寬恕及和解。它告訴我們,在教會內,若你認識的弟兄姊妹得罪了你或有缺失時,你需要私下引導他,以適當方法規勸他,這樣,本著對他的仁愛,你為你所關懷的人便帶來轉變的機會。

若果弟兄姊妹未能聽從你私下的勸勉,可以多找一至二人,讓他認真面對問題,也提供多一個角度讓他去思考問題。假設到最後,他也不悔改,教會也有治理、促進成員共融及維護團體紀律的權柄。教會的權柄是以服務教義和倫理裁決為基礎,從而禁止/束縛人的某些行為;或予以接納/釋放人,幫助人從困難的錯誤中走出來,重回耶穌的懷抱。

耶穌的管教是為人帶來生命的成全。我們都曾犯錯,但耶穌總是選擇包容我們的錯誤,又為我們背起沉重的十字架,使我們藉著悔改,能再次來到天主面前。所以,瑪竇也提醒我們,只要有兩三人一起祈禱,耶穌基督就在我們當中,聽我們的祈禱,祂使我們內心充滿愛的力量,讓我們遇上衝突時,能更有力量去面對衝突並得以化解。

2023年9月3日常年期二十二主日第1205期靈泉

 

2023年9月2日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第1205期靈泉

[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16:24)]

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伯多祿代表門徒宣認耶穌是天主子、默世亞,耶穌讚美伯多祿是「有福的」,並立他為教會的「磐石」,但當耶穌預告他自己將要面對的苦難時,伯多祿出言諫責,卻被耶穌指為「撒殫」、「絆腳石」,反映了伯多祿不明白和誤解默西亞真正的使命,正相反天主救贖人的旨意。

耶穌要求門徒誰若願意跟隨他,必須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他,就是要捨棄自己空虛自己,讓自己充滿天主的生命,效法耶穌自我的棄絕,完全承行天主的旨意,放棄自己的偏私和慾望,甘願忍受所有的困難,不應害怕失去現世的一切,甚至願意為耶穌喪失生命。因為這種喪失不是喪失,而是真正的獲得,獲得天主按各人的行為,給予各人的報酬,這報酬就是天主自己,即是人分享天主永遠的生命。

耶肋米亞先知和保祿為我們演譯了跟隨耶穌的人,要如何捨棄世俗的生命,啟示給我們一個重要的訊息,接近天主,做他忠信的僕人絕不舒適,而且吃盡苦頭。但只要我們對天主堅貞不渝,有天主與我們同在,又何懼生活的苦擔,反而更祈望參與耶穌基督苦難逾越的光榮。

我們是耶穌的「絆腳石」,還是他的「真」門徒呢?

2023年8月27日常年期二十一主日第1204期靈泉

 

2023年8月27日常年期二十一主日第1204期靈泉

[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16:19)]

天國的鎖匙是什麼?讓我們從今天的三篇的福音去找尋。

依撒意雅先知告訢我們:「我要將達味家室的鑰匙,放在他肩上;他開了,沒有人能關;他關了,沒有人能開。我要堅定他」。耶穌基督出自達味家族,祂服從天父旨意,受苦受難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第三天祂從死者中復活了,打開了天國的門,為我們人類建了橋樑,所以跟隨耶穌,才可到天國裏去。

保祿提醒我們萬物都出於天主,要依賴天主,而歸於祂。天主的富裕、智慧和知識,是多麼高深!所以我們不能驕傲自大,要倚賴天主的恩賜及信賴祂,好使我們能做祂的子女。

伯多祿只是一個漁夫,但他信賴耶穌服從耶穌,賴天主的恩賜說出了耶穌基督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在原文是用「Petros」來說伯多祿,是建築物的一塊磚;而「Petra 」是解「盤石」,在新舊約中磐石是代表基督。「已被建築在宗徒和先知的基礎上,而基督耶穌自己卻是這建築物的角石,」(厄2:20)「你們接近了他,即接近了那為人所擯棄,但為天主所精選,所尊重的活石,你們也就成了活石,建成一座屬神的殿宇,成為一班聖潔的司祭,以奉獻因耶穌基督而中悅天主的屬神的祭品。」(伯前2:4-5)伯多祿是「petros」他是這團體的第一塊磚。他要把生命建立在盤石上,變成活石。耶穌基督也將天國的鎖匙交給了他- 宗徒們之首(教宗)。「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所以我們天主教的告解聖事是那麼重要。我們要認罪告解,求寬恕,定改。不要讓我們帶着罪去見天主。由此可見天父的慈愛與寛仁,祂喜歡見到所有人都能得救,只要我們願意追隨祂,步向祂,以仁愛待人,珍惜生命,謙虛寛仁,信賴祂,光榮祂。天主,你使信眾懷有同一的心志,求你幫助你的子民,愛慕你的誡命,期待你的恩許,好使我們在這變幻的塵世,仍能一心嚮往真福的所在。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