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1日常年期第十九主日靈泉

2019年8月11日常年期第十九主日靈泉

[你們應該準備,因為在你們料想不到的時辰,人子就來了。(瑪24:44)]

今天福音的主題,就是要我們時時刻刻對自己的死亡審判做好準備,因為那判官在我們想不到的時候就來了,第一應注意的就是防止貪婪的心,主要求我們要變賣一切去周濟窮人,為自己準備永不腐朽的錢囊。唯有這樣在天國積攢財寶,才不怕丟失,不怕賊偷,是最保險的。因為我們的寶藏在那裡,我們的心也在那裡,既然我們的寶貝在天上,那麼我們就常常想念天上的家鄉,要常常想天上的事,就是積累那長存的果實:「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這些才是常存的果實,到天國里去才有賞報,至於那人間的財富,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死的時候全要離開的東西,全部都要放在世界上。

此外,主耶穌要求我們把腰束好,把燈點著。這裡所指的是精神上的帶子,那就是生活規律化,不放縱自己的私慾偏情;點上燈,就等如瑪竇福音25章1-13節記載的十個童女的比喻,要我們像那五個聰明的童女一樣,不但拿著自己信德的燈,還在自己的瓶子里裝滿著愛德的油,無論新郎什麼時候來,他們都會點亮自己的燈,去迎接新郎,不會像那些糊塗的童女一樣,新郎來了,臨渴掘井,向人家去借,要知道聖神的果實,是自己的樹上結的果子:德行、功勞、和愛德、是自己苦修的,是借不來的!我們要準備好我們自己,束起腰點上燈裝滿燈里的油,驚醒祈禱,當主敲門時立刻給他開門。

 

主來的日子不一定,耶穌說如同賊來一樣,聖保祿宗徒也說主的日子要像夜間的盜賊一樣來到(得前5:2)。既然我們不屬於黑暗,所以我們不當像其他人一樣貪睡,卻當醒悟清醒,我們做光明之子的,應當清醒,並穿上信德和愛德的甲,戴上得救的望德作盔,這樣我們就無所畏懼了!

2019年8月11日常年期第十九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8月4日常年期第十八主日靈泉

2019年8月4日常年期第十八主日靈泉

[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路12:20)]

今天的福音講述耶穌警告跟隨自己的人,切勿醉心於世物。真正的生命不在於豐盛的財帛,金錢不能買人的不死,也不能帶給人真正的幸福,唯有信靠上主才能給人不死的生命。相反,財富還會給人帶來煩惱和憂慮,富人的美夢,到最後總被掌生死大權的上主打破,因為人到最後,只能夠赤裸裸地面對天主的審判。

大家還記得舊約第十誡「毋貪他人財物」是勸勉人不要貪心,克制對地上財富的過度佔有慾,或無節制地貪婪權勢。這構成與第七誡有關偷竊、搶奪、欺詐之根由,並擴展到第九誡有關肉身的貪慾,因為眼目的貪慾,引誘人犯第五誡所禁止的暴力和不義。第十誡還禁止人以不義來損害近人財物,並要求人消除內心的嫉妒。法律和恩寵的救恩計劃務要使人放棄貪婪和嫉妒,並克服一切物質的誘惑,導向至善。跟隨基督的人必須克服這些障礙,把肉身和私慾偏情釘在十字架上,並隨從聖神的引導過聖善的生活。作為基督徒,更應認清人生命的終極關懷以及存在的終極意義,不能以富貴為人生終極目標,不以驕傲去追求地上權勢,而是作神貧的人去尋求天國。羅馬哲學家辛尼加(Seneca)曾說:「安排自己餘年的人,何其昏愚!我們連明天都不能支配。」(訓2:18-19; 雅4:13-15)。路12:21提醒我們應按天主的旨意,善用世上的財物,行善立功,憐憫窮困,就是在天上積蓄財寶,在天主前做一個富人(弟前6:17-19)。

天主聖神,求你降臨,開啟和轉化我們的心目和意志,使我們活出第十誡的精神,死於罪惡和私慾,活於基督賜予的新生命。

亞孟!

 

2019年8月4日常年期第十八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7月27日常年期第十七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7月27日常年期第十七主日靈泉

2019年7月28日常年期第十七主日靈泉

[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到;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門。(路11:9)]

今天的福音提出一個我們生活中的基本課題:祈禱。第一篇讀經為進入這個課題鋪路,講述亞巴郎為一個犯罪的城市向天主求情的經過。門徒們從耶穌身上意識到,為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祈禱這件事是何等地重要。

所以門徒們要求主耶穌教導他們如何祈禱。耶穌並沒有講述有關祈禱的「理論」,而是直接給予一個簡短的祈禱格式 ─ 天主經。天主經裏,耶穌教我們親切地稱天主為父,不但對祂欽崇敬拜,還認識自己的責任,協助將基督的國帶到人間,並把自己的過去、現在及將來完全放在天主的手中。

在我們的生活中,天主就是這樣顯示自己的。如果我們沒有開放的心懷和眼目,我們就認不出他。要是我們順從天主給我們的提示,我們便能感覺到,他真的在我們的生命中存在並且主動行動。耶穌幫助我們得到只靠我們人的力量無法達到的成果,在愛的方面尤其如此。耶穌在我們心中激起愛德的動力,使我們能夠一點一點地改變著我們周遭的環境。

耶穌接著又用比喻教導門徒祈禱的態度,也就是要持續不斷地祈禱。運用三個朋友的彼此互動關係來教導門徒,而得以在祈禱的道路中向前躍進。耶穌還對這比喻提出更具體的解釋,連續以三個命令句的形式簡潔地說出,誰如果像這個比喻中的人一樣,不斷地「祈求」、「尋找」、「敲門」,他的祈求就必然會得到答允。

最後耶穌講述了一般家庭情況的比喻,教導門徒懷著信心祈禱;父親總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失望。如果上述的事情對並非十分聖善的門徒都是理所當然的,那麼對於天主而言,更是自然而然的。耶穌在結論中清楚地稱天主為「父」,並強調祂將要由天上把「聖神」當作最好的禮物賜下。

耶穌教導門徒們懇切不懈地祈禱,這些教導不但針對祂當時的門徒和初期教會的宣講者,也及於今日信眾。激勵我們不要因似乎看不見效果而放棄祈禱,反而必須持續不斷地祈禱。

2019年7月21日常年期第十六主日靈泉

2019年7月21日常年期第十六主日靈泉

[瑪爾大把耶穌接到家裡。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

瑪爾大很忙,因為請耶穌吃飯不是件小事,他一來,連十二門徒,最少就是十多個人,預備這樣的一頓飯,當然很忙。

妹妹瑪利亞卻「坐在主的腳前聽他講話」(路10:39)沒有幫忙,其實,她也是做著和瑪爾大同樣的事,就是在伺服耶穌,聽他講話。

可惜瑪爾大太忙了,沒有看出瑪利亞的心意,以為妹妹袖手旁觀。這樣一比較,心裡就不舒服,言語間還責怪耶穌,原來她忙碌是為了好好款待耶穌,如今卻反過來,要耶穌幫她評理似的。

不過,因忙碌而忘記了為甚麼忙碌的,不只是瑪爾大一個人。在香港營營役役的人很多,忙了一大堆而忘記了為甚麼要忙的人,可多著哩!但如果忘記了忙碌的原因,最終會導致精神、靈性的死,如同行屍走肉一樣,心神死了。耶穌的話也許會使瑪爾大傷心難過,認為耶穌不體諒自己,偏袒妹妹。不過,這為她也可以是當頭棒喝,叫她有機會停下來,反省一下如此忙碌的原因。

這不是說瑪利亞的選擇比瑪爾大更好,或是說祈禱靜修比使徒服務更好,其實,不管哪一種選擇,不管哪一種生活,我們都應以主為生活的中心,因為我們「所有的人都在基督內達至圓滿」(參哥1:28)。如果瑪爾大能安於自己以忙碌來伺服耶穌,也樂於看到妹妹以陪伴來分擔待客的工作,那麼,她不也是選擇了為她最好的一份嗎?

現在我們還有甚麼要忙的嗎?但願我們不會忙於爭取分秒,而忘記永生,否則,那就是真正的死亡!

2019年7月21日常年期第十六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7月14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7月14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靈泉

2019年7月14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靈泉

主,你的話就是神,就是生命;唯獨你有永生的話。(若6:63,68)

猶太人每日兩次朗讀法律中有關愛天主的誡命(申6:4-9),後來耶穌提出第二條誡命 – 「愛人」,這與第一條誡命是一樣重要。也許法學士聽過耶穌有關愛主愛人的道理,就拿這道理回答耶穌的反問。耶穌稱讚法學士的回答並勉勵他為承受永生,應去實行這條大誡命。

法學士進一步問耶穌誰是近人,這是一條非常難答的問題,按法利塞人的說法,僅是謹遵法律的猶太人纔彼此是近人,是真以色列人。耶穌為解釋近人的道理,便虛構了一個故事。遇難者可能是一位猶太人,或是一位外邦人,耶穌在此舉出的是一位司祭及一位肋未,這兩種人原是法律的代表及維護人。按他們的教律,他們比別人更該可憐窮人,但是他們見了這個滿身血污的罹難者,不屑走近探視。

耶穌為特別闡明愛的誡命,在舉出司祭及肋未兩種人的冷酷無情之後,即刻托出一位撒瑪黎雅人,作為愛近人的模範。這個撒瑪黎雅人只見到遇難的這個人,與自己一樣是一個人,雖然這人與自已並非屬於同族同教的人,仍然動了惻隱之心。事實上,這可詛咒的撒瑪黎雅人卻成了近人,耶穌於是勸那學士照那撒瑪黎雅人的善表,去行愛德的誡命。耶穌以撒瑪黎雅人對那不幸的猶太人表現的愛德,願意教訓人一個愛德的金科玉德﹕應愛你的近人,不僅限於同國、同教的人和親友,而是涵蓋每一個人,連仇人也包括在內。

各位兄弟姊妹,我們要效法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消除偏見、驕傲和自私的心態,懷著兄弟的愛德關懷,照料近人的生命及為度相稱尊嚴生活所需的資源,好能建立真正兄弟情誼的社會。此外,基督徒要以慈善事業和愛德行動,踐行哀矜神工,即幫助人在肉身與精神上的需要,其中施捨窮人是兄弟友愛的主要見證,實踐天主的正義。司鐸在修和聖事中的慈父角色,代表為罪人包紮傷口的慈善撒瑪黎雅人。上主,求你的聖神塑造我們像你聖子一樣,愛主愛人,實踐慈善,亞孟。